点击图片看视频
车辆慢慢驶出林城外,都市喧嚣渐渐褪去,穿过一片林海,一座神秘的古堡—花溪夜郎谷便映入眼帘。行走在谷内,小桥流水,茂林修竹,林间小鸟轻声歌唱,石墙上藤蔓踩着岁月慢慢增长,一切,构成了一幅和谐的乐章。青石堆砌的雕塑在雨雾中显得迷离而又神秘,似乎想要向到来的人们诉说着一个个古老的故事。
在这方山水间有一个叫宋培伦的八旬老人,他重拾儿时的梦想,用二十三年的时间在山林地间打造出自己心目中的“桃花源”。夜郎谷安静而神秘地伫立在山水间,逶迤的细流从它脚下流过,风雨的冲刷是它最好的雕刻大师,在漫长的岁月里让它与自然融合为一体,和谐共生。
追逐梦想把艺术梦与田园情照进现实在谷内,记者见到了这位八旬老人,他披着一头长发,穿着古朴的衣服,身上颇有一股“隐士情怀”。他时而抬头看看挺拔的大树,时而抚摸着石块,眼神坚定而有力量。放弃优渥的生活,辞去稳定的工作,花费毕生的积蓄去到一片荒山野岭,在荒芜中打造自己的艺术梦,很多人觉得他“疯了”。面对当时的质疑,宋培伦没有动摇自己的梦想,坚持初心,这一干便坚持了23年。让荒山变成了奇幻古堡,把艺术梦与田园情照进了现实。 宋培伦是一个土生土长的贵州人,早在他年轻的时候,已是一个小有名气的艺术家,年起,17岁左右的宋培伦就已开始在各类杂志上发表大量优质漫画作品。他先后获得了中国足球漫画金章奖,《木质烫刻工艺发明》中国国家专利,第六届布拉格国际舞美展创新奖,并于年起在贵阳、北京、深圳、香港举办个人美展,数件个人作品被国家级博物馆收藏。
年,宋培伦受香港公司之邀赴美建设“锦绣中华”项目,也就是在这年宋培伦第一次听见了“疯马山”,从而改变了自己的一生。“我觉得疯马山有一种愚公移山的精神,给了当时的我很大的冲击。”在与疯马山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之后,宋培伦决定穷其一生去完成一件属于家乡贵州、属于大地的地景艺术作品。年,56岁的宋培伦花费了毕生积蓄,在贵阳市花溪区流转了三百亩山林,开始重新打造一座属于自己内心的艺术圣地。起初,宋培伦并没有想好要做一件什么样的作品,只是觉得它应该:融于大地、顺势而成。后来他在贵州本土的傩戏面具中找到灵感,以傩戏中的脸谱面具以及人物为主题,准备在山林中打造出一座石头的城堡并取名为“夜郎谷”。而打造一座屹立千年的谷堡,石头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我觉得这里的石头与河流,是大自然对我的馈赠,这是大地的艺术。” 此后的二十年余年,宋培伦和当地的村民用铁杵翘起石块,叠成高大而突兀的石柱;捡起废弃的陶片为雕塑贴上眼睛;用几何的图案,拼接出各族逝去的图腾。在这里,他每天走进山林,越过小溪,在林间找寻他的老伙计们一同去“搭积木”。和谐共生,在这里被体现的淋漓尽致。
齐心协力演绎现实版“愚公移山”开始的那几年,夜郎谷建设得很顺利,宋培伦每天穿行于家和谷堡10公里的山路间。四个小时的路程,日复日,年复年,风雨无阻。可惜好景不长,困难总是来得突然,由于修建大学城等因素的影响,通往夜郎谷的道路被阻断,夜郎谷被迫停工,这一停就是6年。宋培仁自此开始了自己的“移山”之路。 由于道路阻断,无法进入山谷,那几年宋培仁什么也干不了。在每年必须借几十万来维持谷内支出的巨大压力之下,宋培仁没有放弃,因此他背上了上百万的债务。“我觉得当时就属于一个精神很充实,物质却很窘迫的境地。”那几年,宋培仁四处借钱,向亲人借,向支持他的朋友借。最困难的时候,宋培仁甚至将谷内的房子抵押了出去。钱全部都投进了夜郎谷的运转中,可重新开工日遥遥无期,像个无底洞,宋培伦看不见希望。
在宋培仁着急为夜郎谷筹措资金的时候,夜郎谷却悄悄在网上走红。政府得知夜郎谷的存在,在实地考察后,很快解决了夜郎谷交通等问题,并大力鼓励宋培仁的创作,这一切使得宋培仁的心血没有付之一炬。除了政府的扶持,夜郎谷的起死回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当地的村民的慷慨解囊,“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们给了我很多帮助,他们愿意理解我,也不着急让我还钱。”宋培仁说,在门口负责收票的村民,这么多年一分的工资也没有要过。原因是她觉得夜郎谷现在还不富裕,所以她让宋培伦把钱存着,等以后有钱了再说。 在历经困难后,年,夜郎谷火了。BBC旅游频道对夜郎谷进行报道,随后美国、德国、荷兰的多家媒体也对夜郎谷进行了报道,渐渐地,夜郎谷慢慢走入人们的视线,一步步得到了认可,成为了媒体口中独立艺术家的心血、古中国隐逸君子的风骨、古夜郎文化的剪影、原生态农耕文明的代表。
接着,便是纷至沓来的游客,画家,诗人,艺术家......夜郎谷成为了一处心灵洗涤的圣地。游客多了,收入就多了。宋培伦并没有把门票收入放在心上,面对这一切他想的很简单,“我就是单纯醉心于完成自己的一个大规模艺术作品,就像每个孩子都想追自己的一个梦。”返璞归真让夜郎谷在宁静中永存 20年的归隐,让宋培伦学会了“慢”的意义,慢慢生活,慢慢创作,慢慢的等待大自然赋予夜郎谷生命与灵性。所以宋培伦想慢下来,想寻求一个让自己浮躁的心安宁下来的地方,也想让世人有一方净土安顿下来过一种原始的生活,回归到很安宁、平和的状态,就像是《瓦尔登湖》的梭罗,远离现代文明,过着原始的生活。因为喜欢这种在荒凉之境过着自食其力的日子,别人觉得寡淡、无聊,他却满心欢喜,甘之如饴。
“社会上有很多失意的人,创业失败的人、生活不幸的人、还有遭遇感情挫折的人,我希望他们都可以到夜郎谷来,等整理好心情后,再出去拼搏。”在宋培伦心中,夜郎谷早已成了一个人们整理心情,荡涤心灵的栖息地。所以宋培伦拒绝将这一艺术品产品化、商业化,在他心中原始的始终是美好的。 如今,夜郎谷变了,这个被宋培伦用二十余年垒砌起来的地方变成了一颗明珠,吸引着人们前来欣赏和触碰。可关于夜郎谷未来的样子,宋培仁始终没有蓝图。“夜郎谷可能永远也不会完工,可能随时都可以建成,剩下一半要交给自然。”宋培伦说,你可以控制自然的进度,但不要试图干预自然的节奏。随着城市化建设,大学城的扩建,当时寻求的隐居之地,已经有了变化,夜郎谷被圈在了高楼之间,宋培伦坦言:“没想到发展速度这么快。”虽然宁静被打破,宋培伦还是想守住着己建造地这份宁静。
但是未来日子,宋培伦想要“夜郎谷”自己走下去。或许,正如他所说的那样,“我若只建成了一半,剩下一半就留给自然,留给老天,留给历史”。现在,不安分的宋培伦又将启程了,这次他要前往家乡湄潭,去打造一个名为“让一部分人心灵安静下来的地方”的项目。有的人说,这个地方会不会是第二个夜郎谷,宋培仁只是觉得,“宁静”是他用尽一辈子追寻的东西,他想要把这个主题通过艺术传达给更多的人,当做送给世人的礼物。至于它最后是什么样子,已经不重要了。 后记:20多年的时间,不为金钱,不为名利,不畏世俗眼光,凭借着自己一己之力和一腔热情,坚守初心,创造出心目中的夜郎谷。这份坚持的背后只为在这闹市里打造一片宁静。望着这用坚韧的石头一块一块垒砌起来的城堡,我的内心是震撼的。
在这山水间,我学着他暂时放缓时间,只是任凭微风浮动,鸟儿清唱,感受着夜郎谷的幽静,我不再去挣扎于脑海中的困惑,在山林间仔细的感受着一呼一吸。眼前是夜郎谷的缓缓流淌的河,静静伫立的石柱,就在这一刻,我找到了夜郎谷中的静谧。心灵归于宁静后,整理好思绪与心情更好的投入生活与工作,这也或许是宋老与夜郎谷更想给的宝藏吧。
来源人民网
编辑严莉莉
编审肖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