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变了,而且还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改变着!一个被桥梁和隧道串起的高速贵州,一个被“算法”和“数据”赋能的数字贵州,一个以独特文化和奇山异水闻名的文旅贵州,一个拥有吉他、羽毛球、打火机等多个“之乡”美称的产业贵州,重塑着黔山贵水的印象,一个全新的贵州正呈现在世人面前。初冬时节,新华社记者由贵阳出发,从遵义到毕节,从黔南到黔东南,历经5个市州17个县37个点位,行程上千公里,亲眼见证了贵州的山乡巨变。03:35备好的晕车药和登山鞋,却派不上用场“夜郎万里道,西上令人老”,都知“蜀道难”,其实“黔路”也不易。虽然近年来贵州交通改善的消息不时见诸报端,出发前记者还是备好了晕车药、登山鞋。一路下来,记者的担心被证明纯属多余。采访车驶出贵阳,遇山穿洞、逢水过桥,历经万水千山却仿佛身在“高速平原”。在平塘县“天空之桥”观光服务区,云雾中的平塘特大桥有三座超过米高的桥塔,远远望去,就像翩翩起舞中裙摆展开的苗族姑娘,潇洒飘逸。游客在贵州平罗高速公路“天空之桥”观光服务区观景台观赏平塘特大桥(年4月1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杨文斌摄这座一头连着贵北,一头牵着黔南的大桥,与银百高速、厦蓉高速、汕昆高速等国家高速公路有效衔接,形成贵州南部地区横向连接的运输大通道。贵州省公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翦继军说,平塘特大桥全长余米,主塔高米,是世界第一高的混凝土桥塔。创造第一的,岂止是“天空之桥”!北盘江特大桥、火花特大桥、金烽乌江大桥……已建和在建桥梁近3万座,世界前名高桥近半数在此,囊括几乎所有桥型,这些让贵州有了“桥梁博物馆”的美誉。贵州、云南交界处的杭瑞高速北盘江大桥(年8月1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陶亮摄曾经的贵州,地无三里平,路似羊肠绕,山如鸟道悬。今天的贵州,已是“县县通高速”、村村通沥青(水泥)路,高铁民航四通八达。从交通主动脉到毛细血管,从架构四梁八柱到最后一公里,“雄关漫道”的贵州已成通途。不沿边、不靠海的内陆腹地也有“一片海”10月23日,贵阳市云岩区未来方舟小区的居民时宏海,在手机上体验了一把“刷脸办电”的便捷: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6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