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县位于贵州省东部,黔东湘西结合处,清水江下游,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所辖县,县以城北柱石山石柱擎天得名。天柱县与湖南省新晃县、靖州县、会同县、芷江侗族自治县及贵州省剑河县、锦屏县、三穗县等县接壤,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暧湿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沛,日照较长,积温较高,农作物一年两熟或混作二三熟。万历二十五年(年)置天柱县,年撤销天柱县并入锦屏县。年恢复天柱县。三门塘村位于天柱县坌处镇,南临清水江,明代被开辟为水上运输码头,专事木材营销。明朝末年,靠水上运输富裕起来的三门塘人便捐资创建义学,普及汉文化,教化乡民,兴修庵院宗祠,民居亭榭,修路架桥,开创渡口,并开场期赶集,设木行、肉摊布店、米铺百货、饭馆旅店。三门塘最盛时期形成了由五条主街巷和众多民居、商号、店铺、庙宇、桥梁、码头等组成的建筑群,包括了民间典型的水运商贸集镇的大部分类型。这些建筑风格独特,空间布局灵活多变,立体感极强,工艺十分讲究,风格粗犷而不失精致。民居建筑为穿斗式悬山顶小青瓦结构,横向三开间或五开间,正中一间设庭堂,庭前设天井,天井两旁设厢房,其门窗雕刻精美,屋柱留有过去木商商号的烙印。宗祠外为封火墙,内为木构建筑,穿斗式硬山顶小青瓦结构。印子屋的外墙高过屋脊,墙头平翘,瓦盖庑殿式,多级卷云马头墙,墙头下粉刷边带,描绘山水花草虫鱼。村巷街道、桥梁码头青石铺砌,阡陌相通。古井、石刻星罗棋布,点缀乡间。现各处建筑基本保持原貌,古风古韵犹存。金凤山寺位于县城东北,山势雄奇峻秀。该山因明代初年一位云南官佐到此弃官修行而出名。从东、西、南三面上山,都修有大道,千级石阶蜿蜒曲折,绕山而上,附近邻县及县内到此朝山拜佛的人成千累万,香火鼎盛。游人立于山顶,四面群山低俯,阵阵清风送爽,历代均列此为登临游览胜地。游客既可观赏山景,又可瞻仰观音殿、南岳庙、宝鼎庵等寺庙,还可访古探奇,找到当年开山的和尚“坐化成仙”的石棺材及历代官宦、名人游山留下的诗文。腌鱼——原名糍鱼,是侗族人民最喜爱的传统菜肴,将鲤鱼或草鱼宰杀,去内脏,浸漂。净木桶用韭菜擦拭,进行消毒和去除木腥味。将糯米饭、辣椒面、米酒、生姜、大蒜、花椒、土硝,同浸漂出来的盐水混合拌成腌糟,铺在桶底,约3.3厘米厚,将适量腌糟塞入鱼腹内,并用腌糟擦拭鱼皮,立即装入腌桶。每装一层鱼,面上覆盖一层腌糟,用手扒平压紧,上面铺上水芋叶或棕叶、笋壳叶,再压上草帘,腌制一个月即成。腌鱼可长期贮存,鱼肉鲜嫩,香味浓郁,鲜香入味。一县一品(天柱土鸭)天柱土鸭是贵州省黔东南州天柱县的特产。天柱土鸭其生长周期短,且耐粗饲、抗病力强、肉质细嫩、味美肉香、瘦肉多脂肪少,多食无油腻之感,以“早、香、嫩、纯”的特点,被列为全省“四大名鸭”,并有“天柱一宝”之称,是制作烤鸭的上好材料。(中国农林科技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6992.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6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