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记者骆文文)近日,记者从团省委青年志愿者脱贫攻坚夜校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在团中央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面向全团征集共青团投身脱贫攻坚工作案例中,贵州省《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办夜校助脱贫——贵州团省委青年志愿者脱贫攻坚夜校案例》入选《共青团扶贫实践20例》,并由中国青年出版社编印成册正式出版。
《共青团扶贫实践20例》出版旨在总结推广基层经验,指导各地各级团的组织立足实际抓创新、持之以恒抓落实,进一步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青春力量,接续奋斗乡村振兴伟大实践。该书遴选了面向全国共青团组织征集的20个典型扶贫实践案例,贵州青年志愿者脱贫攻坚夜校工作实践便是其中之一。
贵州青年志愿者脱贫攻坚夜校工作为何能入选?据《共青团扶贫实践20例》编者介绍,在贵州团省委的大力推动下,夜校成为共青团组织和广大青年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平台。夜校建设实践证明,共青团组织参与扶贫工作必须精准把握当地脱贫工作重点,找准工作切入点,才能切实提高共青团组织对于脱贫攻坚工作的贡献度。
贵州青年志愿者脱贫攻坚夜校工作如何开展?据贵州团省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年8月以来,贵州团省委以“扶志、扶智”为主线,聚焦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深度贫困地区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开办“青年志愿者脱贫攻坚夜校”,以扫盲、双语教学、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任务。贫困群众通过参与夜校学习,进一步了解脱贫政策和惠民措施,学到文化知识、生活常识和实用技术,增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能力、动力和信心。同时,为全省党政部门、团组织和各社会组织的青年志愿者们搭建了青春建功的大舞台。
据悉,该工作实施以来,贵州省各级团组织在全省建成夜校所,覆盖72个县(市、区),其中包括16个深度贫困县和20个极贫乡镇。累计礼聘教师和志愿者人,登记在册学员人,开展教学课时,培训群众人次。
附:《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办夜校助脱贫——贵州团省委青年志愿者脱贫攻坚夜校案例》全文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状况发生深刻变化,由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广播电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很多“农民夜校”也失去了过去的“辉煌”。但是,伴随着“脱贫攻坚”号角的吹响,很多地区又重新办起了“农民夜校”,这种传统的群众工作方式焕发时代的光彩,在脱贫攻坚中发挥“志智双扶”的重要作用,激发贫困地区群众的内生动力。
一、案例背景
为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激发内生动力,调动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积极性”的指示精神,贵州团省委发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优良传统,结合共青团职能,创新开办“青年志愿者脱贫攻坚夜校”(以下简称“夜校”),组织动员广大团员青年和志愿者奋力投身决战脱贫攻坚一线,利用团员青年和志愿者人员优势充实夜校工作、培养群众感情、开展群众工作、切实为困难群众服务,帮助其脱贫致富奔小康。年8月实施以来,贵州省各级团组织在全省建成夜校所,覆盖72个县(市、区),其中包括16个深度贫困县和20个极贫乡镇。累计礼聘教师和志愿者人,登记在册学员人,开展教学课时,培训群众人次。其中,年以来各夜校开展教学课时,培训群众人次。
二、主要做法
(一)抓好夜校建设“五步工作法”,稳扎稳打推进工作
团贵州省委在实践中确定了适合夜校工作的“五步工作法”,即抓好工作谋划、抓好工作部署、抓好组织培训、抓好联系督导、抓好考核激励,确保夜校工作有序推进、步步落实。
在工作谋划方面,组建工作专班,制定了“有教学场地、有配套设施、有统一标识、有组织架构、有志愿队伍、有授课教师、有管理制度、有学习计划、有登记台账、有学员活动”的十有标准,明确夜校开办方式办法、要求标准、目标任务。在工作部署方面,每年召开夜校工作组织动员会,定期召开夜校工作专题会、专班工作例会,建立“团省委负责总体统筹,团市(州)委负责协调督导,团县委负责具体建设”的工作体系。在组织培训方面,由县级团委负责同志兼任夜校校长,镇村干部兼任组织架构成员,明确2名西部计划和贵州省万名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层项目志愿者、不低于2名镇村干部负责日常运行管理和教学组织工作;对各夜校校长(县级团委书记)、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进行集中培训。在联系督导方面,建立团省委班子成员、专班成员“包校巡校”制度以及月工作汇报制度、例会制度,由团省委领导带头深入各夜校了解开办情况,组织专班成员定期走访各夜校,督导和帮助各夜校完善工作台账,改进推进工作。在考核激励方面,将夜校工作纳入各级共青团工作考核和评价的重要内容,在评先推优、培训学习、人才培养、项目实施、资源使用等方面优先考虑各夜校开办县,开展“示范夜校”技能比武。
(二)找准夜校培训重点,精准回应群众需要
团省委组织专班成员实地走访夜校,组织夜校交流分享开办经验,对夜校校长、西部计划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进行集中培训。基层团委在筹划夜校工作时,根据群众的需求,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加强调研走访。
夜校聚焦少数民族聚集区域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依托村委办公楼、村级学校等场所进行建设;同时,不拘泥于教室,根据群众需求开办流动课堂,送培训进寨,送教学上门,原则上每所夜校每周教学不低于2课时。夜校以“扶智、扶志”为主线,确定了“扫盲继续教育”“双语教学推广普通话”和“职业技能培训”三项重点任务,开展了宣传方针政策、学写常用汉字、推广普通话、倡导文明礼仪、职业技能培训、普及法律法规、讲解生活常识、心理辅导、志愿服务理念宣传、开展文体娱乐等十个方面的教学工作,开设了当地方言、普通话和算数等基础课程,教授村民识字、写字,提高村民的文化知识水平。
(三)建好夜校“大舞台”,用好青年志愿者队伍
在夜校工作中,团省委为来自全省党政部门、团组织和各社会组织的青年志愿者们搭建了青春建功的大舞台,每所省级夜校匹配1万至2万元建设和运转资金;团市(州)委负责协调督导,团县(市、区)委负责具体建设和日常管理。组织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参与夜校管理和教学,聘请当地精通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的志愿者开展双语教学,礼聘驻村干部、致富带头人、农技专家等各界人士担任教师,形成“1+2+N”的师资模式。
三、案例成效
(一)让群众学到文化知识和生产生活技能
贫困群众通过参与夜校学习,进一步了解脱贫政策和惠民措施,学到文化知识、生活常识和实用技术,增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能力、动力和信心。正安县安场镇瑞濠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夜校围绕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服务做文章,开设家政服务技能、女童保护、社区矫正学法、蔬菜种植技术、社区文明文化建设等课程,教学97课时,累计培训群众人次。从江县丙妹镇大歹村学员陈号甩在夜校收看了国庆70周年阅兵,激动地说:“看了阅兵,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的国家强大了,我也不能拖后腿,要好好干。”
(二)丰富了“扶志、扶智”的阵地
全省各级团组织在夜校开办过程中,精准把握当地脱贫攻坚重点工作,组织志愿者将文化课堂、技能培训等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摸索出符合当地实际的夜校工作模式和宣讲内容,大大提高了基层共青团组织对于脱贫攻坚工作的贡献度。比如,印江县夜校探索总结出“一个课程预约点播箱、一个信息公开栏、一堂务实管用课、一个图书阅览室、一次上门服务走访”的“五个一”工作机制,重点服务易地搬迁安置点社区建设,让青少年课余时间有人陪伴、兴趣特长有人指导、感恩奋进有人加油、学业困难有人资助,真正让易地搬迁安置的贫困人口“稳得住、快融入”。纳雍县长春村驻村第一书记说:“夜校是个好平台,通过夜校学习,可以帮助群众增长见识、提升素质,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政策宣传平台,这下子解决有些问题就好办了。”
(三)帮助广大青年志愿者积累群众工作经验
全省各级共青团组织建设的所夜校,全部都建在乡村和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贵州省万名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层、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的青年志愿者参与夜校工作和教学,他们不仅增进了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了解了基层民情,也学到了做群众工作的方法,得到了磨炼成长。天柱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高度肯定了当地夜校的做法,认为可以“在全县各乡镇村居逐步实施,结合讲习所和党建团建示范点的工作同步开展,让青年志愿者脱贫攻坚夜校成为群众学习的阵地”。六枝特区月亮河乡隆茂村夜校西部计划志愿者熊丹说:“夜校为青年了解群众、服务群众提供了舞台,我在夜校工作中,学习了群众工作方法,得到了磨炼成长。”
四、亮点
在贵州团省委的大力推动下,夜校成为共青团组织和广大青年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平台,省、市、县各级团组织充分发挥组织优势,为夜校建设提供制度和资源上的保障。一方面,各级共青团组织在夜校工作中充分发挥青年志愿者的人才优势,向农民宣传政策、讲授知识技能、激发脱贫志向;另一方面,广大青年志愿者深入农村,了解基层民情,增进了对农村、农民的感情,提高了群众工作能力。夜校建设实践证明,共青团组织参与扶贫工作必须精准把握当地脱贫工作重点,找准工作切入点,才能切实提高共青团组织对于脱贫攻坚工作的贡献度。
编辑:花维竺
编审:罗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1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