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强大的家族,需要每一个家庭成员共同维护;一个昌盛的国家,需要各民族团结友好,以心连心。
在这一片幅员辽阔的东方土地上,既可以听到广阔海面澎湃的声音,也能够看到连绵高耸的雪山起伏。
变化万千的地理环境,孕育出生活习惯不同的族群。
可无论外在形式如何变迁,永远不变的,是每一个中国人胸膛中,那颗火热跳动的爱国之心。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民族团结,民族融合,各民族互相尊重的友好景象,已经成为新中国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01少数民族范围确定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人口数以万计的汉族,也有不过寥寥几千人的洛巴族。
各个民族处在各异的环境中,过着幸福快乐,和谐交流的生活。
国家从来不会以人口的多寡,对某一个民族进行评判。反而是用尽全力,支持各少数民族的发展,希望他们的生存条件,可以不断改善。
然而,有一个拥有67万人的群体,历代人不断做出努力,希望成为独立的民族,直到今天,都没有获得国家的认定。
这个民族叫做穿青族,如果严格一点来说,他们更应该叫做“穿青人”。这些人主要生活在气候多变,植被茂盛的贵州省境内。
他们就像星星一样,零星地散落在20多个县中,成为当地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可还是没有办法成为第五十七个民族。
早在建国初期,国家推行民族政策时,那些于西南崇山峻岭当中,生活着的不同族群,顿时涌现出来。
历经百年的动荡与不安,曾经的居所,已经在侵略者无情地摧毁下,变得面目全非。许多熟悉的人,已经永远看不到,祖国获得解放的那一天。
他们体会过沉重的压迫和剥削,更希望能够在阳光下,堂堂正正地站立。于是纷纷向国家提交自己的族名,想要变成一个独立的民族。穿青人也在其中。
出于对民族认定的谨慎态度,当时并不能够对穿青族,做出明确的识别。
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民族学家,费孝通率领团队,进行仔细地考察之后,推测出穿青族可能包括在汉族的范围内。那么穿青族到底从何而来呢?
02服饰外貌一脉相承
谈论到穿青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据资料记载,当时的明朝政府为了维护统治,保证社会安定,派遣了一支南征的军队。
长久的守卫和在外漂泊,消磨掉了其中不少人,想要回到家乡的迫切心情。
他们选择留在当地生活,与被称为“穿蓝”的当地汉人混居,和周边人群进行通婚,逐渐形成了与周围人不同的特点。
穿青人规定,女性要格外珍惜自己的头发,不能轻易修剪。日益变长的发丝虽然美丽,可也束缚了妇女的行动。
女性需要下田种地,因此衍生出了“三把头”的发型样式。将头发尽可能长,缠绕在头顶的不同地方,呈现出两三个发髻。
穿青人的服饰,也很有特点。
立领盘扣,脖颈间用细细的各色绣线,精心地打造出,华美的花纹。大面积青色面料打底,简约而不失典雅。
穿青族以山魈,作为图腾,代表族群。
和许多民族有特定的动物一样,穿青族十分尊重猴子,在日常生活中不能随意提及。侮辱猴子在这里,更是行为的大忌,会被传人,等同于侮辱祖先,不敬先人。
定居之后的生活,尤为不易。当地人将穿青人,看作是与自己不同的异类,总是用“大脚汉人”、“土人”等带有歧视性的言语,进行称呼。
“穿青”二字的描述,最早出现在清朝的文字记载当中。可能是因为长久地被周围环境所排斥,穿青人特别迫切想要获得认可。
03逐渐被社会接受
八十年代时,穿青族想要受到承认的主张,被再次提及。在当地少数民族干部,以及知识分子的强烈主张下,取得了明显的改变。
在现行系统的认知中,穿青人依然被称作为“识别待定民族”。
可穿青人的身份证上,显示的民族,明确地写着“穿青人”三个字。国家对于穿青人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1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