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8激光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714/9184903.html

一折青山一扇屏!群山环抱、层峦叠翠的贵州印江,风景独好。

近年来,该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靠山吃山换新法、植绿护山出新招,让果山添绿、茶山增效、林山释能,述说着一个又一个绿色故事。

果山添绿

“吃奈李,说爱你,合水符家沟有‘李’的故事!”

八月初,随着印江融媒体中心“文军扶贫·走进田间地头”栏目推介,合水镇符家沟奈李进入人们视野,清脆可口的奈李被一抢而空。

“没想到卖得这么快、这么好,也坚定了大家的信心!”看着果农收获种植奈李的第一桶金,村党支部书记杨云富喜出望外。

合水镇符家沟村地处大山深处,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全村人,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近年来,村里八成以上劳动力常年在外务工,土地无人耕种,九成撂荒。

“撂荒山地谁来种?种什么?怎么种?”三大考题摆在了村脱贫攻坚队的案头,百思不得其解。

年春,经过外出考察学习和村组会议讨论,符家沟因地制宜,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项目,采取“村集体经济组织大户”发展模式,集中连片种植近千亩奈李,荒山添上新绿,增收有了新希望。

经过三年精心管护,今年符家沟千亩奈李六成挂果。一个个香脆可口的奈李挂满枝头,让人垂涎三尺。加之媒体的宣传推介,一时符家沟奈李火了起来。

“种植奈李,既让荒山变绿,又实现经济收入。”杨云富说,今年奈李采收时,进村采摘奈李的游客络绎不绝,10万斤奈李收入60万多元。

“开荒开到天,种地种到边,春种一大坡,秋收一小箩。”是昔日昔蒲村的真实写照。近年来,该村围绕“山上绿色屏障、山中经果飘香、山下美丽乡村”目标,持续实施退耕还林项目,贫瘠的荒山变成了生机盎然的绿色产业园。

如今,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成为昔蒲村的代名词。昔蒲村党支部书记田井付说:“目前,全村以柑橘为主的经果林多亩,年产值多万元,人均年增收多元。”

符家沟荒地上种奈李绿了山、昔蒲村石旮旯种柑橘富了民,这是印江推进绿山富民工程的生动实践。印江林业局负责人表示:“既要百姓富,又要生态美。绿色是印江可持续发展的不褪底色。”

“十三五”以来,该县以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为契机,结合低产低效林地改造、石漠化治理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发展特色林业产业,既让大山盖上绿被子,又让群众鼓起钱袋子。

目前,该县发展竹子、茶叶、花椒、柚、桃、李、柑橘等林业产业21万亩,石漠化治理人工造林5.6余万亩、封山育林30.99万亩,涉及全县17个乡镇个村。

茶山增效

初秋的早晨,合水镇白元村蔡家坡村民吴朝梅如往常一样,带上农具、踩着露水,走进一片茶叶基地采摘茶青。吴朝梅说:“这段时间采茶,最快一天有多元。采茶时间长收入就多,往年早就没有收茶青了。”

两年前,合水镇白元村余亩茶园因市场、技术、资金等因素影响,茶青下树率不高,平均每亩收入不到元,茶农无心管护,茶园逐年弃管。

年冬,印江汇浦茶业公司落户合水镇,接过白元村茶园管护的“绿色接力棒”,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精心管护,老茶园换发生机。

“这是以前的样子,这是现在的茶园。今年就白元村的茶园收益每亩将近元,群众采茶收入多1倍以上,应该说是一个量和质的突变。”印江汇浦茶叶公司总经理向瑜一边翻着手机图库,一边讲述茶园成效,显得信心满满。

白元村茶产业提质增效只是印江汇浦茶叶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茶叶的一个缩影。除此之外,公司覆盖带动合水镇合水村、大昔村和板溪镇勤丰村等9村发展亩茶园提质增效,每年支付群众务工费和采茶费达万元。

走进坝上的生产车间,浓浓的茶香扑鼻而来,10余台机器开足马力忙着加工秋茶。向瑜一脸笑意地说道:“今年加工没有停站,茶叶下树率提高20%以上。”

“提高20%?”“是呀!”面对记者的疑问,向瑜说道,公司采茶方式实行“机械采人工采”,加之贵茶集团订单和宏源茶业带动,市场打通了,销售不用愁,产量自然高。

时下,正值秋茶采摘加工的关键时段。走进印江缠溪镇湄坨村、洋溪镇蒋家坝村、新寨镇团山村等地看到,茶叶采摘、加工一派繁忙。

据印江茶叶发展中心乔渝洁介绍,今年该县茶叶下树率提高了30%,主要得益于茶叶机器化程度提高、全县茶叶加工点调优、采茶技术培训和订单产品的刺激。

目前,该县已经形成龙头企业引领、区域中心企业带动、专业合作社参与发展的良好格局,推进产品“统一包装”“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价格”“统一营销”,实现龙头企业%收购中心企业茶叶初加工产品,中心企业%收购大户茶青,促进茶园管护率%。

林山释能

秋日下的合水镇高寨大坡,林木繁茂,鸡蝉齐鸣。

松木林下,工人们忙着整理土地上的杂草。基地技术负责人何昌明自信地说道:“去年在这树林下试种冬荪26亩成功了,今年我们继续种植。”

合水镇高寨大坡森林覆盖率82.6%,海拔在米至米之间,常年林间雾蒙蒙的小气候环境,更适合野生菌的生长繁衍。

去年3月,经多方考察和论证后,该村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运作模式,依托高寨大坡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仿野生栽培26亩冬荪和林下养鸡0多羽,提高林地产出,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多赢。

这几天,缠溪镇冷水溪村树林里长着密密麻麻的冬荪蛋,丰收在望。村党支部书记敖阳高兴地说:“目前出菇好,长势好,10月份就采收上市。”

今年初,缠溪镇冷水溪村借助贵州科学院技术支持和资金扶持,利用林地资源发展林下仿野生栽培冬荪亩,野生菌保育区亩。目前,该村正在筹备向群众推广林下栽培,鼓励和引导村民利用自家林地栽培食用菌,提高林地产出率。

与合水、缠溪不同的是,罗场乡坪窝村在保护林地资源的同时,利用天然林地资源,建成占地3万多平方米的大型真人CS野战基地,发展林下旅游项目,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

8月1日,随着坪窝村大型丛林真人CS基地对外开放,昔日宁静的山林热闹开来,成为避暑打卡理想之地。游客杨海波说:“既凉爽,又能体验刺激的丛林穿越作战,装备和战场模拟都很到位,够刺激。”

印江林木繁茂,森林覆盖率70.4%。依托丰富在森林资源发展林下生态产业是印江的一大特色。近年来,该县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等模式,重点发展以林菌、林药为主的林下种植,以林禽、林畜、林蜂为主的林下养殖,合理开发特色产品,发展森林景区体验游,让森林释放更多绿色实惠。

目前,该县利用森林资源总面积达5万亩,林下养殖1万亩、林下产品采集加工1万亩、森林景观利用30万亩;该县林下经济产值突破10亿元,带动1万户3.2万人增收。

放眼印江大地,青山如黛依旧在,只是高了颜值、丰了内涵、富了群众。

聆听印江故事,青山有语时时新,一个个精彩故事还在持续上演……(文/左禹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