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海报新闻」

海报新闻记者姜雪颖贵州报道

违法侵占林地耕地,采矿作业“遍地开花”,强酸性淋溶水渗入地下,石头缝里临时种树苗,这是贵州省黄平县一矿区的现状。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问题频发、近三年被处罚了62次的矿山,却一度成为贵州省的绿色矿山。

年12月,记者跟随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以下简称“督察组”)在贵州下沉时发现,一些地方矿产资源开发管理粗放,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绿色矿山建设领域问题突出。

废石缝里种树,修复留安全隐患

记者跟随督察组从黄平县城开车经过近半个小时盘山路后,到达了贵州黄平富城实业有限公司麦巴铝土矿(以下简称麦巴铝土矿)。在现场,可以看到原本青翠的林地中突然出现数块大面积的“斑秃”,和周围的一片绿色格格不入。矿区内道路两旁的废石废渣被覆盖上了一层颜色较深的新土,远远望去,一颗颗小树苗插在其中。

在麦巴铝土矿修复现场可以看到,用来栽种小树苗的新土混杂着石块。海报新闻摄

督察人员向矿山负责人详细了解矿区回填、植被恢复种植工作情况,不远处正在开采的矿山留下了一处垂直断面。海报新闻摄

督察人员继续往矿区内部走,发现用来栽种小树苗的土质越来越杂,废石也越来越大,几处地方已经出现较大裂隙,有些树苗甚至就栽种在大小不一的石块缝隙中。督察人员用脚一碰,便将一块废石踢下斜坡。而一旁仍在开采的矿山仿佛被利刃切割,留下了一处垂直断面。

督察组现场督察发现,黄平县麦巴铝土矿植被修复敷衍

“全是废石废渣,在这种地方种树,修复工作都白干了,这些地方种下去的树还得重新再来一遍。”督察人员对该矿区负责人问道,“你觉得这些树今后能活吗?”

督察人员告诉记者,该矿区采取的开采方式、修复工作有石块滑落的风险,并且修复过程也没有按照平整土地、回填矿坑、播撒草籽等规范流程进行。

资料显示,麦巴铝土矿年开始集中开采,而记者跟随督察组在现场看到的几个矿体连片的矿区,直到年7月份才开始复垦工作。但敷衍应付的修复工作不仅未能达到生态修复的目的,并且还留下了诸多安全隐患。

侵占53.5公顷林地,仍被列绿色矿山

随着督察的深入,督察组发现了麦巴铝土矿更多的违法违规问题。

长期以来,贵州黄平富城实业有限公司在未办理土地征用、林地占用手续的情况下,采取劳务分包方式转嫁责任,将麦巴铝土矿分包给86名个人开采,并擅自将开采方式由分期开采变更为同时交替剥采,生态修复不及时、不规范,导致矿区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53.5公顷林地、4.9公顷耕地被违法侵占。

麦巴铝土矿被当地称为“鸡窝矿”,矿产资源较为分散。该采矿点多达30余个,采矿作业“遍地开花”。督察人员暗查时发现,该矿大量伴生矿及废石废渣随意堆存或填埋,部分淋溶水直接渗入地下或汇入山塘,严重污染周边环境。

督察人员直言,“麦巴铝土矿整个矿区生态破坏触目惊心。”

记者从督察组了解到,麦巴铝土矿因违法问题突出、生态破坏严重,近三年共被有关部门处罚62次,但黄平县依然通过其绿色矿山初审。

被督察组点出问题的不仅有麦巴铝土矿。贵州是矿产资源大省,但督察组发现,贵州各类矿山近半数存在手续不全问题。特别是贵阳市修文县、黔东南州黄平县等地矿产资源开发违法违规问题突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严重。

绿色矿山不“绿色”,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展开调查

绿色矿山,是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矿山,必须具备“营业执照、采矿许可证、安全许可证合法有效”“近三年未受到行政处罚或处罚已整改到位”“矿区范围未涉及各类保护地”等先决条件。

年10月27日,督察组前期暗查使用无人机拍摄,修文县阳光砂石厂罗汉坡砂石矿山部分区域覆土复绿等生态修复措施不到位,只是铺设绿色防尘网、悬挂塑料树叶进行虚假整改

据了解,贵阳市修文县年建成的14座绿色矿山中,多数不符合上述条件,有的甚至没有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其中13座矿山年以来因侵占林地等被处罚47次,有12座不同程度存在生态破坏严重、生态修复滞后等问题。修文县有的矿山甚至用铺设绿色防尘网、悬挂塑料树叶进行虚假整改。

另外,督察组还点出黄平县还存在负面清单要求执行不力的问题。

督察组使用无人机拍摄,应于年底关闭退出的黄平县麦巴铝土矿仍在大面积开挖,生态破坏严重

黄平县早在年就被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范围,年12月,贵州省将铝土矿采选列为黄平县负面清单禁止类产业。而黄平县并未落实有关要求,导致麦巴铝土矿、王家寨铝土矿等应于年底限期关闭退出的矿山至今仍在非法开采。记者从遥感影像上看到,年至今,上述两个矿山新增生态破坏面积近28公顷。

分析该案例原因时,督察组认为,修文县、黄平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意识不强,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不力,对粗放开发矿产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监管不力;相关市州有关部门对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审核把关不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4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