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中牌坊分类。牌坊自南宋后经从简到繁、单一到多样的转变。牌坊糅合、借鉴了“衡门”“阙”“华表”“乌头门(棂星门)”的建筑组成要素及功能,逐渐演变为多种材质且造型多样的牌坊。关于牌坊的分类,学界进行探讨,综合来说主要按建筑形制、建筑材质、功能性质三种分类方法。关于牌楼与牌坊的关系,有的学者认为两者为不同的建筑小品,两者统称为牌坊,两者只是在建筑造型上有所区别。

(一)按建筑形制分类。就牌坊的形制来说,其可分为柱是否出头和立面形式两种分类方法。柱出头为冲天式牌坊,黔中冲天式牌坊有安顺文庙“德配天地”坊、“道冠古今”坊、安顺文庙棂星门、清代普定县文庙棂星门、阳明祠棂星门、张端望陵墓坊、大梨树刘左氏节孝坊、黑泥哨刘氏节孝坊、天龙学堂牌坊等9座。柱不出头为楼檐式牌坊,黔中楼檐式牌坊有赵彩章百岁坊、赵理伦百岁坊、周王氏媳刘氏节孝坊、高张氏、巩固牌坊、司头牌坊、平伐万寿宫等15座。黔中清代现存牌坊根据立面形式的不同分为“一”字型牌坊。

(二)按建筑材质分类。从现存最早的浙江宁波庙后沟与横省石牌坊推测,在南宋后已出现仿木结构的石牌坊,可见,在该时期木牌坊已然出现。木牌坊因为木材所建,保存时间不长,目前尚未有资料证实木牌坊的出现时期,可以推测的是,其不早于“里坊制”的崩溃时间。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及受自然环境的等影响,牌坊的建造结构与材质也发生了变化,故为了使牌坊能长久保存,仿木结构的石牌坊随之出现,在明清后,砖牌坊、琉璃牌坊也相继出现。故根据牌坊建造材质又分可分为木牌坊、石牌坊、砖牌坊、琉璃牌坊、其他牌坊等几种。黔中清代的牌坊主要有石牌坊、砖牌坊。

(三)按功能性质分类。黔中清代现存牌坊按牌坊的功能性质分可分为百岁坊、节孝坊、标志坊、陵墓坊四大类。百岁坊为朝廷为年龄百岁者或百岁以上者旌表而建。节孝坊为明清时期,朝廷为表彰和标榜该时期女性的贞节、守节、孝行而修建的牌坊。陵墓坊为建于陵墓前的建筑,主要发挥装饰、纪念、标志功能。

陵墓坊最壮观的为帝王陵前的陵墓坊或者有重大功勋人物的陵墓坊,如浙江绍兴市的大禹陵牌坊、清东陵牌坊、中山陵石牌坊等。民间具有一定影响的人物亦可修建陵墓坊,但牌坊的修建规格有明确要求,黔中清代现存的陵墓坊仅位于清镇市城郊的张端望“三朝锡命”陵墓坊。标志坊往往作为标志性建筑出现,有引导行人或有间隔空间的功能,此类牌坊多见于学堂、宫词、名胜古迹景区入口、公园入口等,黔中的标志坊主要有普定下坝寨门坊、安顺文庙内牌坊、阳明祠内的牌坊等。

根据田野调查资料,主要按牌坊的功能性质对牌坊进行分类,将黔中清代现存的牌坊分为百岁坊、节孝坊、标志坊、陵墓坊四种类型。百岁坊皆为清代道光年间所建,仅赵理伦百岁坊及赵彩章百岁坊2座;节孝坊有周刘氏媳节孝坊、司头牌坊、巩固牌坊、高张氏节孝坊等10座;标志坊主要安顺文庙的“道冠古今”坊、“德配天地”坊,“圣泉”坊、龙山书院坊、贵定万寿宫门坊、青岩万寿宫门坊11座;陵墓坊仅张端望陵墓坊1座。

牌坊释读

(一)百岁坊。百岁坊为明清时期,朝廷为旌表百岁者的德行所建的牌坊。黔中现存的百岁坊仅花溪青岩2座,皆立于茶马古道贵惠段上。牌坊旌表主人为赵彩章及赵理伦两人,道光《贵阳府志》载“百岁者题旌”,赵理伦与赵彩章皆为时任贵州巡抚的贺长龄题旌,前者赐“五世同堂”。但清廷批准建坊时间为道光十九年(公元年)与道光二十三年(公元年),两坊详情如下:

1.赵彩章百岁坊。赵彩章百岁坊按建筑形制为四柱三间三楼楼檐式石牌坊。牌坊坐南朝北,今位于青岩古镇北门外,为白绵石制作而成。据南面左间垫板刻“道光十九年六月贵州巡抚贺题奏,道光十九年十二月奉建。”可知,牌坊建于道光十九年(公元年)。从牌坊南面额枋字“赵彩章百岁坊”可断定其旌表主人为赵彩章。牌坊通高9.5米,通宽9米。牌坊四柱两侧皆有抱鼓石,且刻有花。

坊北面坊顶中间为石圆球,两侧为单鳌,到“单鳌”面向圆球,意为“双龙护宝”,南面亦同。坊顶楼为五个梯形墩柱,南面中间墩柱图案为镂雕的“龙鳌图”,图中央刻有“圣旨”二字,余四墩柱刻“昇平人瑞”四字;北面顶楼中央墩柱亦为“龙鳌”图,图中亦刻有“圣旨”二字,余墩柱刻“百岁有一”四字。南面次楼共八根梯形石墩柱,墩柱从左至右依次刻“目及七世,寿过百龄”八字;北面从左至右依次刻“堂开五代,身历三朝”八字。

北面次楼短柱中二柱、明间内侧,左内侧、右内侧、南北两面均有楹联,但楹联所撰写之人坊上并未记录。南面右间石垫板刻字因年代久远,牌坊雕刻文字脱落严重,所写内容无法辨认清楚,字为“道光十月,政齐、政羡、政恒、政、政举谨建。”笔者推测其主要内容为赵彩章后人或族人,为出资建坊人名字。北面右间刻“处士赵公讳之长子,广顺州学增生赵文昭处士、赵文德、赵文龙、赵文林之胞兄。”

2.赵理伦百岁坊。赵理伦百岁坊建筑造型为四柱三间三楼楼檐式石质牌坊,牌坊坐南朝北,今位于青岩古镇定广门,为白绵石头制作而成,据坊上刻“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初七,遵义府正安县学正王犀觐建。”可判定其修建时间为道光二十三年(公元年)建。牌坊通高9.5米,通宽9.2米。抱鼓石狮八个,均高1.5米。明间两柱的石狮形态相同,同面狮子头的伸向明间皆略45°,边柱上为形态面向正前方的石狮,整座牌坊采用浮雕、透雕等雕刻技术。

牌坊中间、次间、北面、南面皆书写刻画有楹联,从牌坊上的落款来看,为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年)时任贵州按察使、翰林院编修且为清代书法家吴振棫所题;从明间内书写的“江苏省两淮都转盐运使、翰林院编修姻愚侄但明伦顿首拜题”落款的字样可辨析其为广顺人但明伦所写。右间内有“江苏苏松太仓兵备道、翰林院编修年愚侄王玥顿首拜撰”落款字样,可推测右内楹联为王玥所题。左内侧亦有楹联,但题写之人无法考证。

牌坊左间垫板刻有“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初七,嘉庆己卯科单人拣姚、遵义府正安县学正王犀觐建。”右间又刻“道光二十三年正月二十四,总督部堂巡抚部院会进士秩正九品,敕授登侍郎,诰封文林郎,赐赠修职郎赵理伦百岁有,奉旨建坊。”道光《贵阳府志》载“赵理伦,百年有三。”可见,“有”字后应为“三”字。

赵理伦百岁坊与赵彩章百岁坊的修建并非偶然,牌坊不仅反映出清代的社会历史,还反映出青岩赵氏家族的发展,以及通过牌坊可以窥探清代赵氏对当地的影响。一方面体现出随着“改土归流”政策的不断深入,青岩班氏土司家族的势力逐步式微,随着赵、车、张、吴等家族经过农耕、经商、读书为官等前期的积淀,班氏在青岩的家族势力不再独占鳌头,赵、车、张等家族在清嘉道年间后足以与班氏势力抗衡。

百岁坊的修建,正是青岩社会发展变化的见证。另一方面,随着儒学的传播,清廷的国家治理理念及儒家“礼教”的观念逐渐被民众所接受,百岁坊正是传播国家治理理念与儒家“礼教”传播的重要媒介,如将仁、义、礼智、信等传播至民众。

两座百岁坊旌表的主人皆为赵氏家族族人,这离不开赵氏家族的发展。青岩赵氏祖籍源流分为两支,一支源于江西,另一支源于湖南湘潭。从调查的资料来看,两座牌坊旌表的主人并非为同支系亲族。据《花溪区志》载“赵彩章系明初入黔定居青岩俗通寨的赵氏始祖赵昉九代孙赵于先(登)之长子。”牌坊上题的赵文德、赵文龙、赵文林之胞兄为处士赵绣之长子赵文明。赵文明为广顺州增生,赵绣其余三子均为处士。因未找到文献或赵彩章支系族谱,不可判定赵文明等人是否为赵彩章后人或族人。

赵理伦支系源于湖南湘潭,为中湘白龙潭赵氏的分支,迁入贵阳的始祖为赵良胜。至赵理伦时,赵氏家族已发展六世。赵理伦名赵维经,字理伦,育二子玉方和玉墀。道光《贵阳府志》载“嘉庆二十三年,戊寅科,赵玉墀,增生,官至教谕。”赵玉墀育国霖、国仪、国澍、国扬、国棠、国瑞。国澍即赵国澍,字慰三。民国《贵州通志》载“咸丰三年,土匪起,国澍方以增生居青岩,以其地抛定番、广顺之贤,为贵阳屏蔽,乃散家财。”

赵国澍组织青岩士绅,增补青岩城墙。此外,在赵国树担任青岩团务总理间,多次带团攻匪。对青岩的百姓及朝廷做了贡献。赵国澍育以焕、以炯、以炳、以煃四子。民国《贵州通志》“赵以焕,光绪十五年进士。”又载“赵以炯,年十八入郡庠,光绪己卯举于乡,丙戌科成进士,廷试第一,贵州之有状元自以炯始。”此外,赵以炳于光绪五年中进士,且得中经魁;赵以煃中丙戌科进士。赵氏家族一门四进士取得的成绩在当时贵州来说极为罕见。

青岩赵氏家族的辉煌并非历史偶然,这与清代中后期清廷对贵州的治理及儒学在当地传播密切相关。清代对贵州实行改土归流政策,随着时间的推移,改土归流的力度逐渐增大。土司家族要想维系其家族在地方的影响力,通过仕途为官是最好的方式之一。

青岩赵彩章百岁坊、赵理伦百岁坊不仅反映出朝廷对青岩当地的治理的不断深入,还反映出以赵氏为代表的儒学士绅与班氏土司力量博弈的胜出。以赵氏家族及青岩周边的以周起谓、周钟瑄为代表的两个家族,一为读书科举家族势力逐渐壮大,一为土司家族潜心读书科举家族得以转型。在清代黔中,这两种家族的发展模式极为常见,如平伐庭氏土司亦是通过读书科举得以转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7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