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青人在我国民族发展历史中也称之为川青人、青族、川青族、穿青族。目前,我国户籍薄、户籍登记表以及个人身份证上标为穿青人,系中华民族一份子,是我国未定民族之一。
从年至今,并穿青人享有国家少数民族政策待遇,穿青人长期居住在贵州省毕节市纳雍、织金等县区。据第五次人口普查可知,穿青人约67万,从市级领域来看,其中,六盘水市2万左右、安顺市约8万左右、毕节市54万左右;从县级领域来看,织金及纳雍的人口相对最多,织金县穿青人近23万。
世代穿青人依山而居、傍水而住,在党的领导下融于中华民族大家庭并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断努力着,为此穿青人在建设祖国的过程中形成的文化及其文化遗产仍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值得挖掘、保护和延继。穿青人是织金县境内的一支特殊族群,在中国目前的官方民族识别体系里,没有纳入已有的56个民族当中而是被划进了“未定民族”之列。
年贵州出版的这本《溶洞王国》介绍说,织金县位于贵州的中西部,地处乌江中上游,总面积平方公里,人口82.36万,其中包括仡佬族、彝族、苗族、布依族和水族等在内的少数民族占40%以上,而在少数民族的统计里,又专门用括弧注明了含未定民族在内。
这里,穿青人既被作为“未定民族”而又统计到当地少数民族当中是饶有意味的。其在表象上体现出在分类上把穿青人往“少数民族”归属倾斜的态度,深层里则暗示着统计者为适应旅游宣传之需要而突出当地旅游资源中民族特色这样的考虑。
有意思的是,同一书中的穿青人作者却明确强调了穿青人作为一个与其他民族不同的族群身份,并依据史料叙述了他们从明代称谓中的土人到清代的黑民子,最后又因其衣尚青故又曰穿青的演变历程。
这种同一书中融入不同声音的做法,从读者接受的方面看,似乎容易引起理解上的困难;可从社会变迁的角度看,却又显示出旅游兴黔战略中当地官方与民间的某种合作或妥协。这一点在对庆坛戏的介绍中体现得尤其充分。
穿青人之所以能被写进旅游宣传的《溶洞王国》一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便是因为他们拥有并保留了自身富有“民族特色”同时又可被开发成旅游产品的传统资源——民间庆坛。
穿青人把他们的庆坛活动解释为一种祭祀五显的民族信仰,其特点及名称来历是:每岁或间岁酿酒杀牲,沿善歌舞者至家醮禳,跳跃如演戏状,曰庆坛。从旧时史料到今日宣传、从官府文本到民间自称,该事项经历了一番多重作用互动下的变化过程。
按穿青人自己的习惯说法,此活动叫做兜兜坛或箩兜坛,原因是当地信奉五显灵的穿青人家,大都“在堂屋西北隅以竹篾编如小兜形悬壁”;这种和萨满教仪式有点类似的民族祭祀活动的坊间名称叫跳菩萨。
穿青人的祭祀活动有一个官方说法叫庆坛,庆祝的庆,祭坛的坛,这个稍显斯文的叫法是外族人按照自己的理解赋予穿青人的,穿青人信奉的神不在道教或佛教文化中,亦不在以黄炎二帝为中心的上古神话中,是汉族人所不了解的。年以后这种带有祭坛或跳菩萨字样的社区活动被视为封建迷信而逐渐清除。
当地穿青人中原本存在多年的这一传统习俗也随之由显而隐,乃至讳言莫深。直到年改革开放后才因政府的文化与民族政策调整宽松而重又恢复。
不过在八十年代以贵州为区域性代表的中国傩戏、傩文化研究影响推动下,当地原本的跳菩萨转身一变,获得了一个全新的现代称谓——穿青傩戏。
总而言之,穿青人在我国民族发展历史中也称之为川青人、青族、川青族、穿青族。目前,我国户籍薄、户籍登记表以及个人身份证上标为穿青人,是中华民族一份子,是我国未定民族之一。
曾经一度被当作封建迷信的该项民俗终于被纳入“傩戏”、“傩文化”范畴而获得合法身份,在往后的旅游资源开发时,顺理成章地进入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范围。非常有意思的是,远居在台湾的高山族被划为五十六个民族,而生活在贵州的穿青族却未被化为五十六民族中,不过依然享有少数民族的政策优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1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