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角沱纱帽石,一处被冷落的原生态人文景观,位于重庆渝中区嘉陵江南岸牛角沱立交桥下,因外形近似乌纱帽而得名。整块石体大致呈长方体,略微向右倾斜,高13米,宽11米,相当于一座四层小楼的体量规模,浑然天成,堪称巨石。临岸一面石体上依稀可见几排凿刻文字,但因笔画较浅抑或年代久远而字迹模糊,虽也认得出几个,却无法形成连贯的含义,用手机拍照放大了看,仍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云。查资料得知,巨石临水一面的上方,镌刻着五个大字,魏碑字体,遒劲有力,但必须乘船下水才能看见,站在岸边无论什么角度都是只字难见的。
巨石无疑是纯天然的,但估计也不是生下来就矗立在江边的,至于是从山上滚落至此,还是远古时代被人搬运而来,如今已是无据可考,完全不得而知。不过,有奇物必有奇谭,纱帽石也不例外,数百年来,与这块大石头息息相关的传说和故事,一直在嘉陵江沿岸流传不绝。
首先是纱帽石名号的由来,相传古时嘉陵江经常洪水泛滥,殃及沿岸百姓,当时有个地方官员以治理岷江的李冰为榜样,立誓要治理嘉陵江为民造福。但水势过大,许多人打了退堂鼓。官员为了激励大家,便摘下官帽掷于水中,大声说道:不治好水患誓不为官!洪水终于被制服退去后,江边出现了一块巨大的乌纱帽状的石头,老百姓便称之为纱帽石。
还有个传说,这块巨石是太上老君座下青牛从下界返回天宫时留下的角。
然后就是巨石上面至今留存的五个大字,记录着另一个更为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据地方志记载,大明天启元年,即距今四百年前的公元年,永宁宣抚司奢崇明起兵造反,叛军兵锋强盛,短时间内便接连攻陷重庆、四川和贵州等地多处州县。明廷号召各地发兵征讨,危机时刻,辞官归乡多年的重庆合州乡绅、前安定县知县董尽伦变卖家产,组织义军坚决抵抗叛军。董尽伦坚守合州,解围铜梁,并率部反攻重庆,却不幸在重庆战役中牺牲于嘉陵江纱帽石旁。平叛成功后,大明吏部侍郎倪斯蕙之子倪天和代父赶来重庆,在纱帽石上镌刻了五个大字,以示旌表。
关于董尽伦之死,也有两种说法:一是他孤军深入,中了叛军埋伏,在纱帽石旁壮烈牺牲。二是他在佛图关一战被俘,后被叛军押到纱帽石旁,将其沉江处死。不管是怎么死的,终归魂归纱帽石,无碍董尽伦作为英雄重庆人的事实。
历史上董尽伦确有其人,英雄事迹又见载于地方志,故事应该是真实可靠的,于是许多文人墨客纷纷前来纱帽石凭吊英雄,也许石上那些难以辨认的字迹,就是后世之人缅怀董公所题写的诗词悼文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