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初期该如何治疗 http://pf.39.net/bdfyy/qsnbdf/160304/4780766.html

三线建设是发生在上世纪年至年,短短的十五年间的一段历史往事。那是一段特殊时期,在特殊情况下,一场绝无仅有的“靠山近水扎大营”的工业建设。为加强战备改变我国生产力布局的一次由东向西转移的战略大调整。建设重点在西南、西北地区,全国当时共计有多个“信箱”企业。

在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红林彝族苗族乡穿洞村附近有一处废弃的军工企业,为了达到的隐蔽的条件,厂房和附属建筑,都根据山的走势而建,蜿蜒起伏在群山中,还有多个生产制造车间就建在天然的山洞中。这里便是原国营红林机械厂,专门生产战斗机液压件的军工企业。

工厂始建于年,年建成投产,代号“厂”。工厂正式投入生产时有干部职工多人,再加上职工家属有多人。办公楼、宿舍、医院、学校、电影院、礼堂、广播站、澡堂等配套设施齐全,这个乌蒙深处的小山村瞬间成为一个繁华所在。年11月开始,红林厂开始逐步搬迁到了贵阳。大量的厂房、附属设施用房、干部职工住房等,移交给当地管辖。

走进厂区的生活区,厂区处于红林乡乡政府所在地,所以人口较多,大量的住宅楼都还有人居住,阳台上整整齐齐摆放着晾晒的衣物。多数军工厂的宿舍楼都是闲置废弃的状态,此处能够再利用起来,也是值得欣慰的事情。医院,现在依旧在延续,只是变成了红林乡卫生院,还在后面加盖了住院部。

子弟学校变成了红林中学,教书育人的使命还在延续,只是当年的教学楼变成了崭新的楼房。曾经可容纳人的电影院早已销声匿迹,原址上一排排崭新的二层楼房,一楼紧靠公路,变成了商铺。

沿着水泥路一直前行,当看到石头垒砌的院墙和石房时,便来到了生产区。这些都是60年代的建筑,那是物资匮乏,建筑多是就地取材。四四方方的苏式建筑,房墙上还能看到时代感极强的口号和标语。

沿着山体边的小路一直前行,便能看到一个很大的溶洞。三层柜架结构建筑厂房修建于一个长米、高20米、宽30米的天然溶洞中。总建筑面积平方米,有间房屋。这里曾是军工厂重要的生产车间,内部漆黑一片,废弃的车间内杂乱无章。走廊贯穿整个山洞,两侧皆是办公房和生产车间,不时会出现向上的楼梯。在大山深处的山洞中修建如此规模的建筑是何等的不易,无论从材料、施工还是后期的安装都十分困难。经历过一段繁华、热闹、兴盛的时期,但依然无法摆脱走向衰落的命途。

如今的红林机械厂被作为工业遗址保存下来,但并没有什么保护措施,曾经一度兴旺闹热厂区被废弃,实属可惜。当年的军工人为此挥洒了青春和汗水,甚至是生命。谁还会记得他们的努力和信仰?谁还会记得那个砥砺奋进的中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4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