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名片

张万萍,贵州大学农学院教授,贵州省蔬菜专班副班长、贵州大学蔬菜产业团队队长,贵州省果蔬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贵州省科技特派员。

“我知道,你是贵州大学的,你已经来了半个多月。”4月16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现场考察毕节市威宁自治县高山村蔬菜基地时,看到张万萍教授带领的贵州大学70名师生现场指挥余名贫困户开展蔬菜种植时说道。

——铜仁沿河县官舟镇老百姓称她为“蔬菜女神”:“贵大专家就是牛,美女教授玩锄头,种下辣椒两万亩,产销两旺无人忧。”

——沿河县农业局干部在谈及张万萍时竖起大拇指说“这个老师很‘甲’!”(当地方言:意为很棒)

——威宁县双龙镇凉山村的贫困户们握着她的手邀请她到家里“吃烤洋芋”。

被地膜覆盖的“银山”

把最难的地方当最主要的战场

威宁县是贵州面积最大、海拔最高和人口最多的县,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贵州省深度贫困县之首,年40万亩蔬菜基地建设将带动未脱贫人稳定脱贫,贵州大学蔬菜产业队长张万萍带领团队,下沉威宁,在最难的地方,为产业脱贫做最重要的技术支撑。

当地农户感谢张万萍(右一)

“在贵州省离天最近的地方种蔬菜,带领蔬菜团队在贵州脱贫攻坚中传递贵州大学好声音,是老师们的心声。”张万萍说。

在贵州省离天最近的地方种蔬菜

威宁双龙镇高山村、凉山村、高坡村标准化蔬菜种植基地是张万萍团队技术扶贫的示范基地之一,面积亩,今年可使双龙镇高山村、高坡村、凉山村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万元,农民流转土地固定分红万元,带动当地农户余户多人务工分红达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7户人。

张万萍带领学生志愿者种蔬菜

免费向该基地提供技术指导的张万萍教授深知基地建设成功与否对改变当地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和威宁县脱贫摘帽意义重大,抢抓谷雨前的种植“黄金周”成为她的口头禅,敦促着贵州大学蔬菜团队和学生志愿者奏响青春战歌,顶烈日冒风沙战斗在海拔2米的高原黄土上,成为威宁春天里最美的风景。“张老师说我们不能停下来,老百姓都跟在我们身后呢!为家乡拔穷根而努力,我们做得到!”贵州大学威宁籍学生志愿者团队队长李定银说。

张万萍带着农户一起耕作

打造样板田推动贵州蔬菜绿色发展

年从贵州农学院毕业后,张万萍留校任教从事蔬菜栽培和育种相关研究和教育教学工作,先后获得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贵州省科技成果转化二等奖,近三年承担了各级纵向、横向课题总经费达万元。在她的带领下,蔬菜产业团队成员主持和参加了贵州省多项重大规划和方案制定,积极为相关职能部门在调整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实施方案等方面献计献策,在蔬菜重要农艺性状种质资源创新以及在蔬菜绿色、高产和优质栽培技术集成和示范推广等方面潜心工作。

“张老师心里有家国情怀,她是踏踏实实地想为贵州家乡做些事!去年我刚和贵州大学签订就业协议,张老师邀请我参加蔬菜产业团队服务农村的电话就打过来,第二天就拉着我一起到威宁县做技术指导了。”被张万萍老师带进蔬菜团队的青年教师李经纬老师说,现在的她已经成为蔬菜团队里的骨干力量。

“一个行不算行!”用张万萍的话说,“蔬菜团队里都是我志趣相投的同志,都愿意扎扎实实服务地方。我们的团队分工明确,我负责组织协调、牵好头重点攻‘萝卜’,李经纬老师攻‘花菜’,闫见敏老师攻‘山药’,李伟老师攻‘生姜’,易维洁老师攻‘芋头’,术业有专攻,蔬菜品种多,我们的老师要在产业服务的过程中,逐步行起来,成为某个蔬菜单品或者某个环节的佼佼者。”

带好新人,重视人才资源的合理搭配和利用,她领衔的贵州大学蔬菜产业服务团队,现成为贵州省服务脱贫攻坚的一支重要技术队伍。

蔬菜团队专家们在田间地头劳作

教农民种银山

2月24日以后,随着贵州疫情防控局势的好转和交通的恢复,张万萍教授立刻带领蔬菜团队深入到春耕备耕一线,地下指导结合线上视频教学,助力贵州省贫困地区春耕工作。从榕江到从江,从水城到七星关,从织金到沿河,“张老师这两个月几乎都在围着贵州‘9+3’贫困县转,经常一天内从铜仁沿河县赶到毕节威宁县,行程已达数万公里,除了拿换洗衣物就没有回过家。”蔬菜团队裴芸老师说。

“必须下到地里去!在台上讲百遍不如地里干一遍!”张万萍坚持地带着农户一起到田间地头实干,“传统耕作模式在贫困地区已经根深蒂固,想要改变必须身体力行,不做出样子光说是不能让老乡们相信的”,从整地、撒肥、覆膜、播种、定植、浇定根水、病虫害鉴别、追肥、农药筛选、规范打药、残膜回收…….,张万萍扛着锄头面对面、手把手教。为了让农户能听懂,她甚至还把复杂的农技知识转化为“伺候秧苗就像伺候月子里的孩子”“养孩子要吃饱吃好”等生活用语。每走到一处,都有农户赶到她的工作地点咨询问题,甚至在路中拦住她的车要请她到家里的地里帮忙看一看。威宁老乡笑着问她:“你真的是贵州大学的教授么?你不抬头的话就和我们一样叻,你看我们的手都一样粗糙……”

张万萍仔细查看虫害情况

张万萍总是习惯性地蹲在田间看蔬菜生长情况,说:“一棵苗在你们眼里就是几分钱,在我这里它是农民的发财树,种一棵就必须活一棵!”仅今年四月,张万萍教授带领“蔬菜团队”已在威宁完成线上线下培训人数达余人,利用田间讲台、多媒体途径、明白卡等方式,在威宁县培训农户和贫困户2万余人。疫情期间向威宁发放3万《疫情期间蔬菜春耕备耕技术“明白卡”》,覆盖38个乡镇(街道)、60多个企业、万名农户,赠送张春耕宣传海报。

张万萍仔细查看虫害情况

望着蔬菜基地里烈日下闪烁着国家标准化地膜,她笑称:“通过技术的进步,实现产量的和品质的提高,农民的收入,空间太大了。这不就是座银山么?”几个月后,这片万亩“银山”将变成“青山”。随着收获季节的到来,又化作威宁老百姓眼中的“金山”。

张万萍带领学生团队在田间地头劳作

图片:受访者提供

文字:庞爱忠姬丹

原创贵州大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4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