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清水秀,布局整齐。气派的城墙环绕四周,十字街在中心交汇。这里就是青岩古镇,曾经的布依族城堡。来到贵阳,很多朋友推荐一定要来青岩古镇看一看,因为这里不仅仅有古韵古色的独特韵味,还有让人垂涎三尺的美味。国家级5A景区质量自然不必多说。走进青岩古镇,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青岩古镇地理位置关键,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这里都是贵州通向广西的必经之路。重要的交通通道,自然也是兵争要地,青岩古镇最早并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石砌城,这里最早是土城。土城是由布依族土司班麟贵始建,土城也就成了今青岩城的雏形。其后数百年,经多次修筑扩建,土城垣改为石砌城墙。城内也越来越繁华,成了我们如今看到的模样。青岩古镇有四座城门,但一般游客都会选择南门或者北门,我个人推荐从南门进入,因为南门这里更能展现出整座古城的防御体系,尤其是气派的城门和绵延不绝的南国长城。穿过石桥,登几级台阶就是青岩古镇的南门。南门也叫定广门,初建于明朝末年,是青岩军事古镇的象征,到了清顺治十七年,班麟贵之子班应寿子承父职土司,他决定增建定广门。在清嘉庆三年的时候,武举人袁大鹏重修。历经两个朝代,几百年的不断修建,定广门有了如今的规模,城楼为三开间重檐歇山式顶木结构,屋顶为青灰色瓦面,泥塑脊饰,定广门城墙墙体上设有垛口、炮台,远看城墙雄伟壮观、气势恢弘,是古时贵阳南面最重要的军事防线,筑南门户之称。游客来到青岩古镇,一定要来的就是南门,因为登上南门,一直顺着城墙往西走可以登上古镇的最高点。这一段城墙随着地势抬升,有一种北方山脉中长城的感觉,非常有气势,同时登高后可以俯瞰古城的全貌。青岩古镇原来有4座城门,城墙相互连通,防御体系非常完整。经历了几百年的风吹雨打,如今东门和西门已经保存的不完整了,南门和北门保存完好,连接南北的街道也就成了古城的主大街。顺着南门走进古城,砖石铺就的地面历经几百年的风雨侵蚀有些地方变得非常光滑,走起来要格外的小心,但是越是这样越能感受出古镇的原汁原味。青岩这个名字有诗意又不缺威严,在明初洪武十一年,布政使司在青岩设屯堡,屯兵扎寨,垦地种粮,史称“青岩屯”。因古镇面对峰岩是石青色的山峰,当地百姓称屯堡为“青崖”。贵州话属于北方语系,“岩”音“ai”,故名称“青崖,后习称“青岩”,因此得名。古镇中最繁华的就是这条南北贯穿的大街,又有小巷连接四通八达。古镇中有26条小街、4条正街,建有一宫、一院、二祠、三洞、五阁、八庙、九寺等30多座庙宇祠堂,建筑中的朝门、腰门以及石柜台和木柜台至今保存完好。南北街是青岩古镇传统风貌保存最为完好的街道,全长约1.2公里,由青石铺就,南北向穿城而过,与东西明清街呈十字交叉。这种十字街交叉也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一座布依族古寨布局精妙,从这一点上我们也不难看出这也是民族融合的一种体现。了解过青岩古镇的历史,不得不提一个人——赵以炯,他是贵州历史上第一位状元。因为他的事迹,对贵州当地的影响深远,直接激励了当时乃至后来的贵州学子,引领了贵州的教育事业。其实我们在贵阳感受最深的也是这里虽然偏远,但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却一点不差。青岩古镇并不是一个平面,而是建造在有高低上下的小山坡上,所以在古镇里,有许多浅浅的台阶,走来走去,整个镇子显得很立体,在青岩古镇的建筑中,有一种很特别的象鼻木雕,大多位于房子前部的挑檐枋,这是一处需要承重的部位,象鼻造型给古朴的建筑多了一份活力俏皮,也是一种稳重力量的象征。除此之外,古镇内每一座建筑都设计精巧、特点鲜明。青石铺街、青石垒墙,房屋内中结构多为木柱、木板,屋面均是青石片瓦和青色布瓦,明、清建筑风格融合布依族建筑风格让人目不暇接。青岩古镇到了近代依然是文化底蕴深厚。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四教并存,抗战时期周恩来父亲、邓颖超母希、李克农家属等曾在此居住,并留有抗日战爭时期进留的红军指挥部、渐江大学旧址、苏步清救华旧址等人文遗址也都值得游客游览。走到北门口的龙泉寺,我们青岩古镇的游览基本上就告一段落了。最后必须要说一说的就是古镇里的美食——猪蹄。走在古镇中,随处可以闻到猪蹄的香味。卤猪脚是青岩古镇最出名的美食,很多游客是慕名而来,据说猪脚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了多种中药材,吃起来美味且营养,这一锅猪蹄看上去就让人流口水。美食加美景,古朴中感受青岩古镇特有的魅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57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