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机会来贵州贵阳,别错过多年历史的青岩古镇,有人记得吗?这是一部姜文主演的电影《寻枪》的拍摄地。

青岩古镇位于贵阳市花溪区,始建于明洪武十一年(公元年),因明朝屯兵而建镇,有贵阳“南大门”之称。每年五月,贵州青岩古镇里都要举行一场重要的民俗活动,舞者身穿战袍,额顶面具,手执刀剑虎锏。起源于军傩的“青岩地戏”,传唱着先辈们的忠勇故事。六百多年来,高亢激昂的唱腔在古镇上从未中断,总能让人回想起那个金戈铁马的年代。

明朝初年,朝廷为了维护疆土稳定,施行卫所制。青岩就是当年驻兵的屯堡之一,将士们携带家眷来到这里,过起了战时为兵,和时为民的生活。天启年间,水西土司安邦彦起兵叛乱,兵围贵阳城。青岩人周思稷临危受命,率七千多将士守城,对抗十万叛军。

没多久,守军粮道被截断,长达十个月的封锁,让贵阳城陷入了弹尽粮绝的境地。城里的树皮草根,都被吃得干干净净。为了打通粮道,周思稷多次率军突围,却始终没有成功。在一次战斗中,周思稷身负重伤,眼见着和他出生入死的将士们无粮可吃,他决定以死殉国。

自杀之前,周思稷说,我死以后,请把我的遗体也当作军粮。史书记载,自杀以身飧军。生而为英,死而飧军,周思稷知难不畏,舍身为国的举动,深深震撼了守城的将士们。他们厚葬了将军,并立下誓言,哪怕战至一兵一卒也要坚守到底。两个月后,援兵赶到,贵阳危机得以解除。明熹宗感念周思稷的忠义之举,追授他为“诚意伯”。

以身飧军的故事,也被写入《周氏族谱》,被后人世代传颂。《周氏族谱》上写道:周思稷可谓杀身成仁,殉节取义,其重节轻生,是一种大无畏的精神。这种大无畏的精神,后来在青岩一带传播开来,就影响了很多代人。

世代传承的军屯文化,养成了青岩人刚毅顽强的性格。无论是留在家乡,还是行走四方,他们大都遵循先辈的教诲,践行着人生的志向。

在青岩,至今还保留着一座周氏老宅。清康熙年间,周仲瑄就是从这里出发,前往台湾诸罗县担任知县。当时,诸罗县占台湾本岛面积的三分之二,地广人稀,十分荒芜,生产方式也很落后。

但周仲瑄并没有气馁,他立下志向,无论多么困难,也要改变当地的面貌。到任不久他发现,当地不仅贫瘠,官场也十分腐败。官员们为中饱私囊,巧立名目,肆意课税,百姓民不聊生。

周仲瑄召集地方官员,宣布除正常征剿的赋税外,其余不合理的捐税全部免除。他把免税条款刻在石碑上,摆在县衙前。周家的人知难而进,在困难,他们也要想办法去克服,要做出自己的努力。

清除腐败后,周仲瑄开始教导当地人使用农具,从事农业生产,组织百姓开渠堰、修城楼,并拿出自己的俸禄,建起了文庙,兴办了义学。诸罗县的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三年后,周仲瑄卸任,他的继任者却不问民间疾苦,以苛政相逼,最后激起民变,引发内乱。为了安抚当地百姓,朝廷希望周仲瑄再次回台湾任职。周仲瑄义无反顾地,毅然而然地去了台湾。

内乱后的台湾满目疮痍,周仲瑄倾尽家财,带头捐款,帮助百姓,并主持兴修水利,广建粮仓,让人们休养生息。在前后治理台湾的十多年里,他励精图治,使得整个嘉南平原成为台湾最富庶的地方。

三百年的时光过去了,周仲瑄的故事依然在台湾广为流传。台湾嘉义市的城隍庙中,还供奉着周仲瑄的神像。人们每年举行秋祭大典时,都要缅怀他的功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1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