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由共青团贵州省委、贵州省学生联合会等单位主办的“我的大学时光”——《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读书活动在贵州大学举行。与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交流过的大学生代表、贵州各时期优秀大学生代表、在筑省属高校团委负责同志及师生代表等参加了活动。     活动开始,与会人员观看了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大学、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调研时的视频,大学生宣讲团诵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与大学生交流时的重要讲话摘选,贵州大学廖银老师、贵州装备制造职业李明扬老师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到校考察时的场景。

廖银回忆到,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大学与青年学生座谈时,令他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发扬光大中华文化,目的在于学以致用,古为今用,服务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现任高校团干部的他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致力于学生社团建设,希望通过社团活动让更多的大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李明扬老师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习近平总书记“核心技术是买不了的”的感想,并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总书记的期望传递给更多的青年学生,传承好工匠精神,为我国建设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人才。

接着,贵州各时期大学生代表分享了他们在大学期间学习生活和在工作岗位上散发光和热的故事。70后的脱贫攻坚青年科技工作者潘学军(现任贵州大学农学院院长),已经在田间地头工作了十几年,他培育出的核桃品种高产且质量优良,被当地农民开玩笑称为“核专家”。他说:“在高校工作,能很好地把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希望在校大学生能发挥一技之长,到农村、到基层开展社会实践,更好助力贵州乡村振兴。”

80后的全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刘秀祥,因背着母亲上大学而为众人所知。在山东读完大学后拒绝了多家企业开出的高薪,回到家乡望谟县,成为一名高中教师。活动现场他回顾了大学4年读了本书,认为要珍惜大学期间的学习时光,多读有字之书,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他说:“我们努力读书,不是为了摆脱贫困的家乡,而是为了回来帮助家乡摆脱贫困。”   90后的贵州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陈蕾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参加脱贫攻坚夜校,为老人开设识字课程,教会了多个老人写名字、认路等故事。她说,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这些话一直激励着自己,希望能够在服务社会中增长才干、磨炼自己。”     在聆听了分享后,团省委副书记丁毅介绍了团省委、省学联在全省高校团组织中开展此次读书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丁毅认为,《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是指导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人生宝典,是高校团学干部做好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的指引。他希望我省大学生朋友们,按照总书记要求,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不断加强学习,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将“大有可为”转化为“大有作为”,努力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活动现场,团省委还向高校团学组织代表赠送了《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一书。     据悉,贵州各级团组织还将通过主题团日活动、征文、团课竞赛、讨论分享会等多种形式把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关爱大学生的故事作为常态化学习内容,引导广大青年特别是青年大学生牢记教导,为实现我国“十四五”时期的宏伟蓝图和年的美好愿景凝聚青春力量。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许邵庭

编辑刘思博

编审王璐瑶韦一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