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博士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30319/13391944.html

「本文来源:多彩贵州网」

本网记者张玥文彬李亚霖柯薇

头戴草帽,杨代军光脚踩在田垄上,脸被晒得通红。

在他身后,稻花飘香,绿浪随风涌起,白鹭空中盘旋,又落向更远处的稻田。

随着秋天到来,杂交水稻开始进入抽穗扬花的关键时期。像一场人类与自然规律的约定,守时赴约是双方默契。

“忙得晕头转向。”这几天,杨代军和村民们,在稻田里“赶花授粉”,为提高杂交水稻种子产量忙活着。

岑巩县周坪村哨坪社区党支部书记杨代军,是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的“土专家”,也是当地多亩育种田的“大户”。

头等大事

年至今,中国仅用世界上7%的耕地养活了全球22%的人口。

粮食安全,始终是头等大事。

8月8日,就在记者预备前往岑巩县采访的前一晚,美国政府释放消息,该国春小麦价格上涨一倍。

舆论哗然:“印美元不好使,就用粮食贸易收割全球韭菜。”

地球另一端,贵州岑巩。这里出产的水稻种子,种植范围涵盖整个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

站在秋风渐起的田埂上,记者问杨代军怎么理解粮食安全这件事。

“口粮自给自足,我们在国际上才能挺直腰杆。”守望稻田30多年,提起粮食,杨代军更喜欢用的词是“口粮”。

摆脱饥饿

口粮,刻在杨代军经历过的,有关饥饿的记忆深处。

为了摆脱饥饿,年起,岑巩用余亩土地,启动了杂交水稻首次试种。

从亩产仅45公斤起步,到年8月,被农业部授予“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县”,发展现代山地特色农业这条路,岑巩扎扎实实地走了40多年。

年,岑巩县组建国资控股的惠农种业股份公司,与安徽荃银、湖南隆平等公司开展合作。年,公司改制为贵州红四方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县里又发展起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和“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多种运行模式,由公司与基地农户签订收购合同,建立保险赔偿机制,抱团发展。

从“一粒种子”,到一个产业,水稻育种,成为岑巩人过上好日子的“火种”。

不愁卖的种子

小种子成了大产业,杨代军也从农户成长为专家型“育种大户”。

看着一茬一茬的水稻长大成熟,这些年,杨代军关于试验记录的档案材料也足足装满了几麻袋。

在杨代军眼里,水稻育种是个漫长枯燥的过程。

“要耐得烦,安下心来做这个事情。”杨代军说,通常情况下,培育一个水稻品种需要一代代杂交、一代代筛选,平均经过5-8代,才会有些眉目。

为保障制种产量和质量“双丰收”,岑巩的上百名技术能手必须在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中,紧盯一线跟踪指导。田间科学管护,被放在了极为重要的位置上。

由粗放向集约转变,由传统向现代跃进。岑巩以龙头企业为引领,连续打响了种业扶优提质培育工程、种业生产能力提升工程、杂交水稻育种基础科研工程。

如今,“MADEIN岑巩”的杂交水稻种子,收获了市场的稳定好评,销路不愁。

年,在岑巩9个乡镇多名农户的共同努力下,该县杂交水稻制种面积突破3.22万亩,预计生产种子万公斤,可实现产值1.3亿元。

稻花香里说丰年。穿过阡陌纵横的田野,“小种子”正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大力量”。

一审:朱若岚

二审:林萌

三审:王幸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4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