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下午,贵阳青年艺术家侯再伦个人艺术项目“理想桃花源”在乌当区化纤厂艺术区正式展出。
一棵桃树能演化出怎样的物理形态与思考空间?
侯再伦空间装置作品:《过去、现在、未来》系列之一
6月初,一棵被砍伐并遗弃在野外的桃树被侯再伦发现。随后7、8月的大部分时间里,他都在分解着这棵桃树,并融入自己的思考与想象,最终创作出了如今展览上的模样。为了布置这次展览,侯再伦前后投入超过了小时。
侯再伦在作者前言里提到,“理想桃花源”是人们内在的一种期待,也是现实与理想之间矛盾的结果,他想要和观众一起进行关于现实、生命、时间等的探讨。
“理想桃花源”部分装置作品
展览上,观众们在各个装置之间流连、沉思、交谈……“我在这组装置里感受到了时间的流动感。”艺术装置让艺术家的表达在观众间传递,观展者表示这种特殊的“通感”交流是奇妙与深刻的。
展览现场
今年6月,侯再伦在观山湖区一处废水塔里完成了“理想桃花源”项目第一阶段的展览,这个在“废墟中的艺术展”表达了他对于装置与行为等艺术形式的探索。
如今,“理想桃花源”被引入了化纤厂艺术区纤维空间,更大的布展空间也带给了侯再伦更多的挑战——小型的装置更好控制,空间变大后,为了展出的效果,作品也需要变化规模和大小,这也给了他机会去尝试更多形态的装置。
侯再伦的布展过程
贵州师范大学美术馆馆长夏炎说,正是被“废墟中的艺术展”所感召,他才产生了强烈的想法要把它引入到纤维空间,让它在更专业的空间更有效、更系统地得以展现。
当下的展览市场里,科学与技术等标签是视觉热点与潮流,侯再伦的“理想桃花源”相比之下显得格外自然。对于秉持自我、挖掘自我的侯再伦,夏炎也寄语:“桃花源里自然有满树的桃花开。”
废墟中的艺术展丨青年艺术家侯再伦创造“理想桃花源”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彭瑾
图片由侯再伦提供
编辑段岚茜
二审刘诗雅
三审田旻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4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