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皮肤病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qsnbdf/150717/4658077.html

春来茶飘香,茶农采茶忙。时下,岑巩县3万余亩投产茶园已经全面开采,每天都有数百人穿梭在茶园之中采摘鲜叶。一排排错落有致的茶似层层波浪,漫山遍野,抽芽吐绿,格外诱人。

“以茶产业作为农业产业的路子走对了,走稳了。今年,我们将在现有茶园面积及投产面积基础上,全年茶叶产量稳定在吨以上,产值力争突破0.9亿元,综合产值争取突破1亿元。”岑巩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县种植业中心主任郑军信心满怀。   信心源于发展成绩:到年底,全县共有茶园面积3.71万亩、投产茶园面积3.03万亩,全年茶叶总产量.62吨,比上年增加6.47%;茶叶总产值.53万元,比上年增加28.19%。     “绿茶品牌”发挥效应育新机

连日来,在岑巩县天马镇苗落村吴家庵亩茶园里,百余名群众分散在茶场各处,十指翻飞,采摘嫩绿的新芽。

岑巩县天马镇茶叶基地 杨云摄

茶园负责人徐廷勇正忙得不可开交。“抱歉,采茶、运输、分拣等太忙了,等一下去茶叶加工厂那里喝一杯茶啊,尝尝我们生产的绿茶泡出来特别清香。”   待人接客递一杯热茶,是岑巩人独特的一种风俗习惯。而茶叶,更是当地人必不可少的饮品。   好山好水出好茶。岑巩,古称思州,全县平均海拔至米,典型的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多云雾地理特征,造就了岑巩绿茶水浸出物含量高(一般40%左右,高的超46%)、茶多酚含量相对较低(茶多酚含量15%-20%)的“一高一低”茶叶品质特征,并助力“思州绿茶”在茶历史上占据了一定的地位。唐代茶圣陆羽《茶经》记载:“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宋)《太平寰宇记》载唐代“夷、思、播三州贡茶”。     咬定青山不放松。为弘扬思州茶品牌,发挥其经济、社会影响力,岑巩历届县委政府高度重视,为思州茶发展保驾护航,其所产思州绿茶系列获誉颇多。

思州绿茶嫩芽杨云摄

年,思州毛峰、思州银钩双获贵州保健品展评展销会金奖;   年,天仙剑雪获珠海国际名优食品贸易博览会金奖;思州毛峰被评为贵州省级名茶;   年,玉钦牌绿茶获贵州省茶叶协会“贵定云雾贡茶杯”优秀奖;   年,玉钦翠芽获“名茶杯”全国名优绿茶优秀奖;   年,贵州思州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思州”牌绿茶获贵州省名牌产品称号;     年,猴子坡牌有机青白茶获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金奖……思州茶叶再次高调亮相。

岑巩县思旸镇大榕村,思州绿茶场正在翻炒茶叶杨云摄

在传统品牌中育新机,坚持把茶产业作为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岑巩县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创新茶产业发展思路,通过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整合当地茶叶产业资源,优化茶叶产业结构,全面推进茶产业发展。   目前,该县重点打造了天马镇苗落、白岩坪、细山,天星乡茅坪、大路台等茶叶产业带,全县获有机证书或转换证书的生产主体5家,有机认证(含转换认证)面积亩,全县有茶叶加工厂8个,有6家茶叶生产经营主体注册商标7个。   “全县茶叶生产以绿茶为主,产量达.32吨,占总产量的98.7%。得益于良好的传统品牌效应和优质的茶叶品质,销路不愁,远销湖南、浙江、福建、四川等省。”郑军说。     “茶叶经济”拓宽就业致富路

“现在是春芽的采摘关键时期,每天的用工量达人左右,一直到端午节后才能采摘完,每年光是发出去的工资都要多万元。”徐廷勇介绍。   徐廷勇现年52岁,是岑巩县天马镇苗落村人,年,常年在外打工的他,回到村里谋划发展产业。通过一番考察,了解了他所在的天马镇是全县思州绿茶的主产区,当地群众都有种茶喝茶的习惯后,他决定发展茶产业。

岑巩县天马镇苗落金竹坡茶园岑巩县农业农村局供图

说干就干!通过实地查看,徐廷勇以30元每亩的价格,向村里流转了余亩荒山,并成立宝园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始筹建茶园。   年,栽种余亩;年,栽种余亩……在徐廷勇辛勤耕耘下,曾经的荒山变成了青山,他也从中收获了“绿色财富”。   为做大规模,做强品牌,做出更大效益,年,徐廷勇和细山村茶叶种植大户张远祥整合茶叶资源,抱团发展,他们的茶园扩大并覆盖了天马镇细山村、塘湾村和苗落村三个行政村,有5个茶场共1余亩。     “规模扩大后,我们通过岑巩县农业农村局、天马镇政府、考察各地茶园等渠道,学习先进种植管理技术、实施生物防治与物理防治措施。”徐廷勇说,我们联合成立岑巩县黔凝香茶叶有限公司,注册商标,建设加工厂,购买设备,茶叶发展步入正轨。

茶叶加工厂机制加工茶叶唐鹏摄

“我们的茶叶深受浙江、福建的客商喜爱,他们每年都来我们这里采购茶叶,今年以来,我们共接到六七十万元的订单。”徐廷勇说,年,5个茶场共预计加工春、夏、秋三级茶叶90余吨,预计实现收入余万元。   信心满满地投身绿色茶叶发展的同时,茶园还依靠“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组织形式,注重让茶产业稳就业,带动当地群众富裕起来。   “我在这里采茶叶已经有四年了,采一天最少就有多元,采最多的时候有多元,一年下来,我采茶就有1万多元的收入。”岑巩县天马镇苗落村村民丁祖香说。   “在加工厂的固定工人一年可以有三、四万元的工资,另外给我们茶园管理和采摘的村民,一年也都是上千个的工作日,全年下来预计发放工人工资余万元。”张远祥说。     通过种茶、采茶、制茶、售茶模式,深挖深厚的思州文化和优良的茶叶品质,做好茶文章,天马镇以就业致富统揽全局,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奋力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

采茶姑娘到茶园采茶杨云摄

“目前,全镇现有茶园8余亩,发挥经济效益的茶园近6亩,茶叶采摘每年临时用工1万余人次,人均每天可增收80元以上。”天马镇党委书记张平说。   乡村振兴要唱好产业兴旺“重头戏”,茶叶也成为该县“下功夫”的产业之一。   “目前,全县涉茶人数达1.5万余人,共带动茶区农户约0余人实现灵活就业,支付各类务工工资近0万元,茶区涉茶农户年均收入约11元/人。茶产业在助推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尤为关键的作用。”郑军说。   新征程催人奋进,下一步,该县将进一步扩大茶叶产业规模,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品牌打造、市场拓展等方面加强资金、政策扶持,持续提升龙头企业的整体实力和水平,从而有效带动全县茶产业长远发展。     “茶旅融合”点燃发展新动能

“全年有无数游客来茶园‘打卡’,摄影、拍抖音、发朋友圈。”茶园成景点,这是在岑巩县客楼镇下寨村茶叶种植大户成军意料之外的。

岑巩县客楼镇下寨村仙境坡生态有机茶场杨云摄

成军的亩茶园位于下寨村的仙境坡,是岑巩县海拔最高的茶园,其最高点海拔1米,茶园常年云雾缭绕,昼夜温差大,空气清新,远离污染,加上沙质土壤,为茶产业发展提供了理想的环境,使得这里产出的茶叶天然养分多、品质佳、口感好。   目前,成军已成立了岑巩县青岭茶叶有限公司,购买了茶叶加工设备,并成功注册了高山客楼云雾茶品牌,产品远销湖南、广州、上海等地。   “茶园成为‘绿色提款机’的同时,没想过它还会成为一个景点。”成军说。   客楼镇平均海拔在至1米之间,年降雨量mm左右,年平均气温14℃,天气凉爽,气候宜人,环境优美,有“避暑凉乡”美称。

雨后茶场采茶忙杨云摄

近年来,该镇坚持“生态引领、旅游富民”的发展路径,充分依托下寨村荷花产业基地、野生红豆杉聚生群落、高山云雾茶、红豆山庄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民俗风情特色优势,大力发展“农文旅一体化”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打造集康疗养生、休闲度假和避暑旅居旅游目的地。   为大力唱响客楼文旅品牌,客楼镇还通过主办“客楼镇桃花节”“客楼镇首届避暑文化周”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景区知名度和美誉度。并投资完成了游客接待中心、交通路网、观光步道、供水设施、生态停车场、旅游商店等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建设。   截至目前,该村已被授予和评选为“贵州省卫生村”“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国家森林乡村”“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为美丽乡村增了底色、添了内涵。   再后来,成军发觉村里路宽敞了,车流量大了,游客更多了。之前不爱出门的邻里乡亲,现在每天吃完饭,也会出去走一圈,散散步、听听歌、唠唠嗑。     成军观察到,从春季天气回暖开始,茶园里就会迎来一堆客人,他们或身着汉服;或手持各种“长枪短炮”摄影装备;或在茶园里野营;络绎不绝。更让成军惊奇的是,采茶时,村民还自编起了采茶歌,这边唱来那边和。

茶场采茶忙杨云摄

“现在村里大搞旅游,每年都会举办桃花节、荷花节等活动,名气打了出去,来玩的人越来越多了。”成军说,如今茶园发展已经稳定下来,他计划也在村里建一个农家乐后,将茶产业与旅游结合起来,发双倍财。   一花引来百花开,铺就农旅融合致富路。截至目前,全镇共接待游客22万余人次,带动旅游经济1万元。   “发展一年比一年好,一进入客楼镇地区就是旅游路灯,加上这几年荷花景区,家里的建设越来越好。”客楼镇下寨村村民贾英说。   将茶产业融合乡村旅游,助推农文旅一体化发展,全县作出了新的规划思路。   “将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充分发挥茶产业自然生态条件优越、茶叶产业链相对完整、扶贫带动力强的产业优势,通过政府推动、龙头带动、品牌拉动,加大资金、政策投入,持续推进茶叶品牌建设、市场渠道拓展、旅游效应,进一步做大做强茶产业,有效衔接乡村振兴。”郑军说。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岑巩县乘势赶超奋进,进一步推进全县茶产业的倍增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促进茶区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接下来,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加强生态茶园建设,着力提升茶园生产效益;加强茶叶加工能力建设,着力提升茶叶加工清洁化水平;实施品牌引领,推动营销升级;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夯实茶叶核心竞争力;加强技能培训力度,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加强产业龙头企业扶持,提升产业带动能力。”郑军说。     到年,全县茶园种植面积3.8万亩,投产面积3.3万亩,茶叶产量万吨,茶叶产值达1.07亿元。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余欢

编辑余光燕

编审熊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