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贵州省精神文明办在贵阳召开贵州省志愿服务工作座谈交流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贺信精神,研究部署全省志愿服务工作,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添砖加瓦。13家单位及志愿服务组织相关负责同志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结合工作实际交流发言,谈成果、话未来,充分体现了全省上下奋力推进新时代志愿服务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聚焦时代主题,推动全省志愿服务事业再上新台阶。   切实履行行政管理职责   推进新时代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   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玉海   省民政厅深入贯彻落实《志愿服务条例》,推进志愿服务信息化建设,大力培育发展志愿服务组织,推动了扶贫、济困、扶老、救孤等领域志愿服务的常态化、社会化发展。   为落实《志愿服务条例》,省民政厅积极推动志愿服务省级立法,将《贵州省志愿服务办法(草案)》列入省政府年预备立法项目。强化普法培训,将条例解读纳入贵州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培训、省委“新时代学习大讲堂”专题讲座;省市县三级民政部门积极推广使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目前通过系统注册的志愿者超过万人,发布的志愿服务项目超过7.56万个,记录志愿服务时间达万小时,其中实名注册志愿者人数万人,位居全国第14位。目前,在民政部门依法登记、名称中含有“志愿”“义工”等字样的志愿服务组织有家,志愿服务团队有1.78万个,志愿服务站点近个;指导各地动员、引导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聚焦脱贫攻坚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指导我省志愿服务组织争取中央支持资金,开展志愿服务项目,推动了扶贫、济困、扶老、救孤等领域志愿服务的常态化、社会化发展。   省民政厅将切实履行好条例赋予的志愿服务行政管理职责,加强政治方向引领,持续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完善志愿服务工作体制机制,落实政策优惠、资金投入、激励嘉许等政策,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积极推动地方立法,积极搭建志愿服务平台,持续推进志愿服务站点建设,努力推动全省志愿服务事业再上新台阶。   贵州省司法厅法律服务志愿者   助力脱贫攻坚有特色   省司法厅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李玉峰   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为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提供法治保障,省司法厅先后启动法律援助精准扶贫、法治扶贫贵州法律援助律师志愿者项目,积极为脱贫攻坚贡献法治力量,打造“法治扶贫”的“贵州样本”。   志愿服务精神薪火相传,让服务地脱贫攻坚有了长期守护。年省司法厅、省律师协会召开“法治扶贫”贵州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启动仪式暨律师志愿者集中派遣会,向10名国内及20名省内律师志愿者颁发了“法治扶贫律师志愿者”聘书,并派遣到我省边远贫困县开展法治扶贫工作。一年的时间里,志愿者共办理余件法律援助案件,免费为开展法治宣传讲座次、接待来访群众余人次,化解矛盾纠纷余件,得到了服务地干部群众的高度认可;法律援助精准聚焦扶贫,让法律既有广度又有温度。自年开始,省司法厅选取聘任20家“法治扶贫”律师事务所,派遣到全省2个极贫县和20个极贫乡镇开展定点帮扶。其法律援助精准扶贫项目的实施被评为年贵州十大法治新闻,同期,被评为贵州司法行政十大新闻事件;苦干实干、尽锐出战,“法治扶贫”再次扬帆起航。今年省司法厅面向全省招募18名法治扶贫律师志愿者,同时,积极向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争取到12名“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律师,将30名志愿者聘任为我省第二批法治扶贫律师志愿者,派遣到全省30个边远贫困县继续开展法治扶贫工作,再次掀起法治扶贫新高潮。   坚持宣教并举,共建美丽贵州   省生态环境厅党委委员、副厅长杨正伟   省生态环境厅以守住生态环境底线为目标,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实施,积极引导动员系统内工作人员和公众加入志愿队伍,为让全省人民群众呼吸到新鲜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品,积极投身于志愿服务,为全省生态环境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按照《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关于深入推进共产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要求,省生态环境厅成立环境监测技术、辐射环境监理技术、环境工程评估监理技术等三只专业技术服务队,深入全省各地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调试辐射监测仪器、饮用水水源地踏勘和提供环境监测等志愿服务;深入开展全省污染源第二次普查工作,全省余人次志愿者深入基层企业,扎实开展污染源普查宣传教育志愿服务活动;与省教育厅联合开展省级绿色学校和绿色书屋创建,目前在全省创建的所绿色学校当中,有8所学校获得国际生态学校“绿旗”称号;利用举办生态环境保护大讲堂、新时代学习大讲堂、专题培训班等方式,组织开展各类培训班;深抓示范引领效应,广泛宣传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印发宣传册,举办开放日活动,影响和带动更多的社会组织和各界人士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中来。   让文化志愿服务在贵州大地花繁叶茂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巡视员黎盛翔   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组建文化志愿者队伍,创新服务内容,培育服务品牌,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基层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形成了一批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文化志愿服务队伍,推动我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省图书馆、省文化馆、省博物馆等省级公共文化机构分别组建“贵州省文化志愿服务队”,市级、县级组建“文化志愿服务队”,加强我省文化志愿服务领导;在全省择优选拔招募文艺骨干和文化能人作为文化志愿者,深入基层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加强文化志愿者招募,截止年底,全省共成立文化志愿服务团队个,招募注册文化志愿者人;省文化和旅游厅发挥带动作用,促进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强化活动组织引导,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挖掘本土资源,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增强文化自信。其中,开展“送戏下乡”、文化进乡村等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开发的多彩贵州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山地文化、阳明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也打造了地方特色文化品牌,增强了文化自信。   省文化和旅游厅将建立健全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激励机制、保障机制,进一步充实文化志愿者队伍,结合大文化助推大扶贫工作,加大对文化志愿工作的宣传力度,推动全省文化志愿服务工作。   青春在志愿服务中闪光   团省委副书记丁毅   团省委大力推进全省志愿服务机构、组织、队伍、机制、项目、阵地、品牌等建设,全力抓好志愿服务各项具体实施和执行工作,带领各级团组织、广大青年为推进我省志愿服务制度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积极推进组织建设,不断壮大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团省委先后成立省志愿者协会、省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省青年志愿服务基金会,开展贵州优秀志愿服务集体、志愿者表彰,建成贵州省志愿服务项目孵化中心,优化贵州志愿者阳光公益平台,拓展志愿者“微笑小屋”建设;发挥青年生力军作用,打造志愿服务活动项目体系,全力抓好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层项目实施,集中力量办好青年志愿者脱贫攻坚夜校,以关爱农民工子女为重点广泛开展“志愿扶贫”活动,切入全省大数据行动打造志愿服务的信息数据库,参与“大生态”战略行动引导公众成为生态文明建设主体,实施“贵州生态日”系列志愿服务行动,凝聚社会力量积极投身我省经济社会建设各个领域;普及志愿服务理念、打造志愿服务文化,营造人人支持参与的良好氛围,其中“贵州志愿服务网”年点击率达25万人(次),成为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志愿服务网站之一。   团省委将加强志愿服务组织建设,推进志愿者注册工作,集中力量实施好贵州省万名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层、青年志愿者脱贫攻坚夜校等品牌项目,加强宣传和理论研究,办好项目大赛和形象大使大赛等。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让巾帼志愿者走进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省妇联副主席肖勤   随着省妇联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进步,以巾帼志愿者协会为抓手的新时代志愿服务工作不断向前推进,成为妇联组织动员、团结、引领、联系、服务妇女群众的有力抓手,形成群体多元化、联络模式网络化、服务内容精准化、服务范围广泛化的特征。   省妇联紧紧围绕易地扶贫搬迁“五个体系”建设,重点引导易扶点妇女群众精神文明建设,助力贫困妇女拥抱美好生活。在“当好新市民”方面“建渠道”,全省各安置点建立志愿服务组织,让搬迁妇女能随时随地找到自己“娘家”,积极开展扫盲后续教育,开展生活方式适应性教育,仅年上半年,服务农村妇女和易扶点妇女多人次,服务妇女儿童人次;在“拥抱新生活”方面“找方法”,以提升搬迁妇女能力为抓手,确保搬迁妇女真正融入城镇新生活,组织志愿者开展“持家女”、“家政女”、“锦绣女”三女培育工程,依托“锦绣计划”,把培训项目、巾帼扶贫车间建设等落户安置点,开展订单培训,帮助数万名搬迁后的织娘、染娘、绣娘实现居家就业;建设“黔灵女家政”连锁店点,覆盖88个县,组织志愿者帮助搬迁妇女就近获得家政培训和推荐就业上岗,目前已直接解决妇女就业3.5万人,其中建档立卡的贫困妇女近人,易地扶贫搬迁户近人;在“培育下一代”方面“做策划”,组织志愿者,以家庭建设为抓手,在各安置点全面铺开家庭建设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地生根。   省妇联将按照志愿服务精准化、专业化的原则,围绕反家暴、女童防性侵、常用法律知识培训、家庭教育等问题,搭建更多利民便民的服务平台,建立分工更细致、成效更显著的巾帼志愿者队伍,开创贵州省巾帼志愿服务新局面。   发挥科技人才优势   推动志愿者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杨泳滨   省科协充分发挥科协系统的人才优势,组建科技志愿者队伍,搭建科技志愿服务平台,深入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全省各级科协系统组建起超过12万人的科技志愿服务队伍,今年5月底省科协成立贵州省科技志愿者总队,主动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工作,对清镇、龙里、赤水三个试点县“科技和科普平台”的打造进行现场督促和指导,争取配套资金余万元用于三县志愿服务平台建设;先后搭建起院士专家援黔行动服务平台、百会千企万众创新行动服务平台等,为全省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科技支撑;开展“服务创新驱动助力同步小康”行动、“智富行动”、“三年提质脱贫攻坚计划”,组织广大涉农科技工作者,广泛开展强农惠农富农志愿服务,大力开展科技致富“二传手”培训、“双学双比”等活动。近年来,累计投入资金多万元,培训农民群众7万余名,涌现出一大批“蔬菜土专家”、“马铃薯土专家”等,辐射带动20万群众发展产业脱贫。   省科协将进一步激励科技工作者从事科技科普志愿服务,打造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实施基层科技志愿服务人员培训工程,凝聚广大科技工作者共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贵州省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在行动   省文联副巡视员李雯   贵州省文艺志愿服务自年启动,在中国文联的指导支持下,省文联成立了文艺志愿服务机构,加强文艺志愿服务组织队伍建设,推进文艺志愿服务制度化,广泛开展“送欢乐下基层”、“心系建设者”、文艺支教、文艺扶贫等活动项目,坚持“送”与“种”结合,寓“送”于“种”。   据统计,省文联共开展文艺支教工作11期,面向全国招募文艺支教志愿者人次,在全省授课12万余学时,受益学生10万余人次;在全省文艺志愿服务中共举办60余场系列演出活动,组织了余名文艺志愿者深入边远贫困地区,开展以各种主题的“送欢乐·下基层”系列活动,服务群众余人;年10月至今,先后在贞丰、沿河和瓮安县开展了乡村学校少年宫艺术教师培训,共举办文艺培训班15期,培训乡村少年宫艺术教师共计余名;积极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年元旦春节期间,把赤水市、清镇市作为“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等活动的重要服务地,积极开展各类文艺志愿服务。   省文联将把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工作作为加强基层文联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来部署,积极开展结对帮扶和示范引领,加强文艺志愿者队伍建设,让广大群众在参与文艺志愿服务中进行文明实践,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志愿服务聚集各行力量   文明实践扮靓志愿贵阳   贵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精神文明办主任李云   作为全国“志愿之城”8个试点城市之一,贵阳市以“志愿快乐”为导向、“数据蓝海”为抓手、“制度建设”为保障、“精准服务”为标准、“模范先进”为目标,推进志愿服务工作进一步深入发展。随着“绿丝带”各类互助行动的有序开展,已成为贵阳市志愿服务的重要品牌。   依托“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通过“志愿贵阳”网持续推动志愿服务工作的大数据建设和信息化管理,截止目前全市注册志愿服务团体达个,注册志愿服务项目个。实名注册志愿者超88万人,占全市建成区常住人口总数的18%,志愿服务总时长达万余小时;志愿服务被纳入《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条例》、《贵阳市社区工作条例》等政策法规,并将把组织和开展志愿服务作为“五大创建”的重要考核内容,健全志愿服务激励机制;以“绿丝带”、“三关爱”等品牌为抓手开展系列活动,打造系列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品牌项目;目前全市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余支,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活动余场,同时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云平台系统构建五级融合体系,全力打通宣传、教育、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聚合各方志愿力量,提升城市文明程度,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贵阳市将积极破解志愿服务发展难题,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搭建志愿服务平台,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为推动贵阳志愿服务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统筹联动多措并举   构建志愿服务全民参与体系   六盘水市“创文”办副主任、市城管局副调研员王瑞举   经过前期实践,六盘水市目前实名注册志愿者约25.7万人,志愿服务队支,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项。涌现出了一批志愿服务先进典型。   六盘水将志愿服务列为各县区、市直各部门文明城市年度考核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下发志愿服务相关意见办法和年度实施方案;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市直机关工委、团市委、以及全国全省文明单位等带头开展“学雷锋日”、“公民道德宣传月”、“国际志愿者日”、“凉都小红帽”等志愿服务活动;同时强化民间参与,加强志愿服务文化的宣传,将优秀民间志愿者和团队纳入全市年度优秀志愿者和团队的表彰范畴,在征集公益项目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强化“志愿服务信息管理系统”的运用和管理,积极做好志愿者和志愿服务团队的激励表彰,适时采取个别走访、调研座谈等形式。   六盘水将以贵州省志愿服务工作座谈交流会为契机,借鉴兄弟州市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加大志愿服务专业技能的培训力度,加强志愿服务孵化基地的建设,加大农村志愿服务工作力度,落实好志愿服务的激励政策,扩大志愿服务精神的传播,以实际行动切实推进全市志愿服务水平的提升。   扎实开展“五化”建设   推动志愿服务工作健康发展   安顺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精神文明办主任邱继松   安顺市深入贯彻《志愿服务条例》,扎实开展志愿服务“五化”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共实名注册志愿者19万,注册志愿者服务队0支,志愿服务项目广泛开展,形成了向上向善的浓厚社会氛围。   制度化上,安顺通过健全服务保障、日常管理、嘉许激励、培训等机制,形成市、县(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志愿服务的“四级网络”组织体系,全面推行志愿者注册制度;常态化上助推三大平台建设,探索融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实现网上网下“点单”“派单”双向运行和文明实践好故事一键全媒体播发;社会化上,营造全民参与氛围,安顺快乐公益、虹山湖志愿服务队、平凡人志愿服务队等民间志愿服务队伍发展迅速,成为全市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力量;项目化上,今年上半年共发布和实施志愿服务项目个,形成乡间文化大课堂、逐梦益行、马背上的第二课堂等品牌项目;专业化上,政府职能部门整合资源争取资金,成立专业志愿服务队伍余支。   安顺将着力解决志愿服务保障和激励机制不健全、服务载体和功能发挥不充分、志愿者数量与服务水平待提升等问题,不断深化志愿服务“五化”建设,助力打赢全省脱贫攻坚战。   弘扬志愿精神,书写新时代雷锋故事   遵义市义工联合会会长卓先顺   遵义市义工联自年成立以来从最初的42名注册义工,发展到如今各县(市、区)成立的义工联合会、公益协会、志愿服务队等50余家、注册义工3万余名、党员义工3百余名。   遵义市义工联多年来始终坚持“党建凝聚人心,使党旗熠熠生辉;党建汇聚力量,共驻共建共同发展;党建引领方向,传承弘扬城市精神;党建+志愿服务,凝练‘六助’服务主题”。其中,“1+N”的党建志愿服务体系在遵义蓬勃发展,并落地生花,“小红帽、蓝背心”的志愿者形象成为遵义一道风景线,遵义义工成为当地靓丽的名片。   作为遵义本土的志愿服务社会组织,遵义市义工联以“志愿服务”为工作目标,坚决在党的领导下,紧跟党的前进方向与步伐,围绕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坚持红色传承,弘扬志愿精神,坚持以“党建+志愿服务”“社工+义工”的服务模式,以众多“我心本善、我心向上”的遵义义工为基础,创新“公益+爱心企业”的志愿服务基金来源方式,拓展专业化的项目开展形式,整合链接各类社会资源,创新服务载体,打造优质志愿服务项目,促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发展,形成良好的“遵道行义·人人义工”的社会和谐氛围,做好志愿服务这个伟大而光荣的事业。   鸽子花开善行铜仁   铜仁市民政局副调研员、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副会长戴应进   铜仁市结合中央精神、文明创建、中心工作、具体行动等四项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精神。近年来,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并取得相应成效,目前铜仁市志愿者总数19.58万人,实名认证志愿者18.52万人,志愿项目总数个,志愿团体个,每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时长20万小时。拥有特色志愿服务项目10个。   铜仁市志愿服务工作主要呈现“三抓三强三化”的特点。一是抓建设,强管理,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立全市志愿服务联席会议制度,组建16支志愿服务队伍,打造“善行铜仁·鸽子花开”品牌,建立“铜城益站”“仁益之家”等多个平台;二是抓项目,强载体,推进志愿服务规范化。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紧扣“五城联创”,常态化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志愿服务,争取中央和省级志愿服务项目26个、资金1万元;三是抓文化,强符号,推进志愿服务品牌化,每年举办一次“铜城仁者”年度人物评选表彰。     铜仁将加大构建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力度,充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力量,完善志愿服务管理制度,主要是建立志愿者星级认定制度、嘉许制度和回馈制度,加大志愿服务经费投入,提升志愿服务水平,完善志愿服务保障体系,培育志愿服务文化内涵。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梁圣 王雨

编辑徐然

编审肖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