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祥与母亲

位于贵州南部的望谟县,一眼望过去是延绵不断的山地。起伏的地势预示着,如果不熟悉路径,要穿行其中并不容易。

年轻的男人骑在他的摩托车上,风驰电掣,穿过大街小道,只留下一串串尾气。

男人名叫刘秀祥,不到三十岁的他已经走遍了望谟县的各个角落,只要学生的家在,那么他便一定不会遗漏。

刘秀祥是参与“特岗计划”的一位中学老师,上山下乡、披荆斩棘,目的只有一个——为孩子们做家访。

他的摩托车上还放着一个音响,只要到了地方,刘秀祥就会利用它来对村民进行宣传。

在他看来,这些农村孩子的希望全在教育,哪怕可以带领一个孩子走回正轨,再多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为了说服乡亲们把孩子送去学校接受教育,他常常用自己举例。

刘秀祥

数年前,刘秀祥同样是一个出生贫寒的农村孩子。

他出生于年,前面还有几个哥哥姐姐。

在幼年时,靠天吃饭的一家人虽然生活不富裕,但是一家人齐齐整整,是刘秀祥记忆中不可多得的快乐时光。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刘秀祥4岁那年,一场重病夺取了刘秀祥父亲的生命。

家里的顶梁柱倒了,脆弱的母亲无法接受这个事实,过度的悲伤蚕食了女人的意志。

母亲的状态开始变得不稳定,她患上了间歇性精神失常。

家里的两位大人一死一疯,孩子们过早地承担起生活的担子。

年幼的刘秀祥隐隐约约能发现家里的巨变,他跟着哥哥姐姐忙里忙外。直到相互依靠的兄姐们也一个个消失在家中。

刘秀祥

他们也承受不住家庭的重压,留下了弟弟与疯母留守家中。

从此,刘秀祥与母亲相依为命。

不幸使人早熟。为了活下去,小小的孩子空闲时便游荡在村中,四处捡垃圾、寻找打零工的机会。

回到家,面对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他用稚嫩的小手做饭、打扫,为母亲洗脸梳头。动作熟练,俨然一个小大人。

因为要上学,刘秀祥变得更加忙碌,当时的他对于教育的意义还没有多么深刻的认识,只是知道这个机会来之不易。

他实在交不出学费时,是班主任帮他垫付的。他仍然记得老师轻描淡写的一句:你人来上学就好。

为了鼓舞刘秀祥,语文老师赠送他一本《平凡的世界》,书中的励志故事让刘秀祥深受震撼。

这些细小的关心和爱支持着刘秀祥在疲惫、贫乏的生活中坚持下去。

刘秀祥

他小学毕业考的成绩是全县第三名,这也使得他顺利地考上了县城里的学校。

一手是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一边是神志不清的母亲,刘秀祥根本读不起这所全县最好的初中。

幸好有一所民办学校向刘秀祥投来橄榄枝,愿意免费录取他入学。这是刘秀祥第一次离开生活数年的祖屋,他把母亲揣在身边。

来到县城,母子俩依然没有收入,也没有一方遮头瓦。聪明的刘秀祥找了一块空地,搭起了一个简陋的稻草棚,勉强度日。

他们在这三年唯一的收入来源,依然是刘秀祥在课余时间捡破烂、打零工赚的钱,很微薄,只能勉强维持生计。

刘秀祥与母亲

在极度艰苦的环境中,刘秀祥的成绩保持得很不错,考入了安龙县第一中学。

刘秀祥很珍惜读书的机会,但是家中没有一丝存款,为了支付对于自己而言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刘秀祥到遵义的一片工地上打苦工。

正值盛夏,猛烈的日头使刘秀祥汗如雨下,他稚嫩的肩膀扛着沉重的钢筋,衣服都被磨破了,皮肤上留下了伤痕。

工地上的活很繁重,一次不慎,刘秀祥差点从近百米的架子上摔落,幸好有惊无险。

刘秀祥

在入学前,赶到安龙县的刘秀祥,因为付不起好房子的房租,他就与母亲租住在一个猪圈中,环境恶劣,四面漏风。

刘秀祥的钱在支付完学费后就所剩无几了,为了自己与母亲的生计,他只好利用零碎时间打工,平时勉强应付自己的三餐。

在高中三年中,他不像同龄人那样有父母的关爱和照顾,相反高强度的学习和工作把刘秀祥挤压得瘦弱不堪。

为了挤出多点时间,刘秀祥每天只睡3、4个小时,他常常精神疲惫、营养不良。

到了高考的关键时刻,他的身体抵受不住,病倒了。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刘秀祥落榜了。

刘秀祥与母亲

查到成绩的那一刻,失望、无助、不甘、痛苦……万般情绪涌上心头。

他不懂,为何命运如此偏心,明明全力以赴地追逐光,但是一场考试便否认了自己多年的努力。

知识改变命运,在真正的残酷命运面前就像一场笑话。万念俱灰的他也想过结束自己可怜的一生。

但是无意中看到的一句话点醒了他。

“你抱怨自己没有鞋,但别人没有脚。”

身体健全、头脑聪明的他不是只剩半杯水,而是还有半杯水。

刘秀祥

为了母亲,为了活下去,也为了活得更好。刘秀祥带着仅剩的86元钱,与母亲离开安龙,找了一家足浴城,成了一名擦背工。

工作看起来很无聊,但是在与客户的交谈中,他们不经意勾画的美好世界,燃起了刘秀祥到更大的天地看看的念头。

他想回到学校,想为了自己的青春再拼搏一次。

为了复读,刘秀祥找了5、6所学校,但是没有一位校长愿意收留他,情急之下,在最后一位校长面前,刘秀祥跪了下来。

刘秀祥

就这样,他获得了入学的机会。

这一次,刘秀祥全力把握住了机会,终于在年,考入了山东临沂师范学院。

新的学校远在千里之外,刘秀祥放不下母亲,这么多年来他们一刻都没有分离过,这次也是一样。

升入大学的刘秀祥,生活好像没什么改变,但是却充满了希望。他的生活不止是忙碌,还有了充实。

也是在这时,这个“千里背疯娘上大学”的感人故事,被媒体传唱到大江南北,一时之间,刘秀祥成了校园里的名人。

刘秀祥

面对外界的赞美和帮助,他默默地拒绝了善意的捐助。

在关于他的事迹的报道刊登到报纸上之后,由于自尊心作祟,刘秀祥还在学校报刊亭买下了几百份报纸。

比起被别人可怜,刘秀祥更愿意凭自己的成绩获得尊重。

生活好像变了,身边的每个人都知道他,并对他抱以尊敬。

又好像什么都没变,刘秀祥依然打着四份工。送过外卖,也当过服务员。发过传单,也做过家教。图书馆,家中和上班地点来回跑。

只是他从那个淋雨的人,变成了为别人打伞的人。

刘秀祥

刘秀祥早在读初中的时候,就因为捡破烂认识了几个弟弟、妹妹。

现在自己的经济宽松点之后,刘秀祥决定为他们做点什么,他开始为弟弟妹妹们每月寄钱,帮他们解决一点生活费。

三个弟弟妹妹也很争气,其中两个都考上了大学。

直到一个妹妹打来电话,感谢刘秀祥的帮助,并告诉他不必再寄钱,因为自己就要结婚了。

当年的小妹妹才15岁,这个消息让刘秀祥十分难受,他不知道该劝说她还是尊重妹妹的决定。

刘秀祥明白,这不是她该走的路,但却是不得不走的路,缺乏教育、引导的女孩无法看清更辽阔未来的可能性。

刘秀祥与学生

大学毕业前,刘秀祥已是一个多次获得“道德模范”、“自强之星”等荣誉的“名人”了。

因为他感人的故事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北京的一家企业还曾向他发出邀请,愿意以55万元的年薪,聘请他成为公司的一员。

刘秀祥婉言拒绝了,正直的他不愿消费别人的同情心,苦难的生活没有使他忘却初心。

一开始他的想法是凭自己的努力在大城市谋一份稳定的工作,攒钱为母亲治病。当时还有不少别的公司向刘秀祥发起邀请。

但是那个年纪轻轻便出嫁的妹妹改变了刘秀祥的想法,如果可以,他愿意拉一把那些同样生活艰苦的孩子们。

于是刘秀祥回到了农村,一开始在望谟当地的一所初中教书,因为师资短缺,又被调转到望谟民族中学。

刘秀祥

刚开始教书时,刘秀祥发现这所高中的学生大多数都无心向学,在课堂上只是应付式听课。

常常自己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们在下面开小差。

面对这种情况,刘秀祥很挫败,也很焦急。他想教育学生们珍惜读书的机会,又无可奈何。

转念一想,同样出生贫寒的自己不就是最好的逆袭例子吗。

曾经无数次回避自己苦难人生的刘秀祥,面对他的学生们,不断把自己的事迹挂在嘴边。

对那些想要早早辍学的孩子,他更是苦口婆心,想尽办法挽留他们。

为了劝说家长支持孩子们的学习,刘秀祥骑上了他的摩托车,拜访学生们的家庭。

刘秀祥与学生

短短几年,刘秀祥的足迹遍布全县的15个乡镇及多个村庄。村路难行,有时把握不住方向,他曾多次摔倒。

有一次摔伤严重,医院住了一个月。

几年间,刘秀祥光是摩托车就换了8辆。但是他很少向人说起自己的辛苦。

他不仅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0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