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周年·贵州邮储行”系列采访报道之二

有一种力量叫“向下扎根,向上结果”

——脚踏泥土一路“邮”你的邮储银行威宁县支行行长石杜

走进邮储银行威宁县支行营业大厅,一位穿着整齐、笑容满面、戴起眼镜的小哥哥总是让人们心中温暖。他就是邮储银行威宁县支行支行长石杜。在邮储银行威宁县支行团队里,石杜算得上是一个“年轻的老‘邮’条”。

“老干部了,想当年咱长发飘飘,现在头发都退了五厘米了”石杜乐呵呵的告诉记者边给记者看他的发际线,“我于毕业后就进入邮储银行,是邮储银行第一批校招员工,转眼已过11年了.....”。

脚踏泥土一路“邮”你,邮储银行贵州省分行的年轻老‘邮’条石杜

他是农民口中的“小石哥”,经常出现在田间地头,发自内心地说,他待农户就像待自己的兄弟姐妹。

他是大伙心中的“前辈”,11年的信贷经历,名副其实地讲,他就是邮储银行威宁县支行的一本信贷业务“活字典”。

今年36岁、有着11年的工龄的他,瘦瘦的个头,黑黑的皮肤,平常幽默平易近人,属于那种平平淡淡、与世无争的、默默无闻的人物。其实,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石杜可是出了名的较真,工作起来,有一股难得的认真劲、实干劲。作为一名支行长兼信贷人员,石杜把青春都奉献给了邮储银行,他在这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精彩的人生,他在邮储银行工作期间获得多项奖章,年被邮储银行贵州省分行评为“优秀管理者”荣誉称号,凭借着他的实干精神与实实在在的业绩,多次获得上级主管部门的嘉奖,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赞扬与肯定。

生于斯,长于斯的农村娃

农村的土地、农村的味道对于石杜来说再熟悉不过,这里的一点一滴,这里的寸草寸木,他都倍感亲切和温暖。作为农村土生土长的山里娃,大学毕业后考入邮储银行,以邮储银行员工的身份服务于农村,艰苦的基层工作并没有让他心生怨念,反倒是在服务百姓的过程中收获着与老百姓结下的不解情缘。

有一种力量叫“向下扎根,向上结果”

为了做好金融扶贫工作,石杜经常带领他的团队下乡走访,大力宣传金融政策,记得有一次,石杜来到威宁县盐仓镇盐仓社区走访贫困户,在贫困户李世军家中,石杜详细了解了李世军的家庭情况、生产情况、扶贫小额贷款情况。在交谈中得知,李世军家现在养了四头牛,自己种了10亩白萝卜,村干部帮忙找销路。算下来光是白萝卜一季就能卖5万多6万块钱,形势很好,所以想继续购买五头牛来喂养。石杜当即表示让他家赶紧向村委会提交申请,村委会审核通过后邮储银行用信用村贷款来进行支持他们,直到现在李世军两口子提到石杜都是满怀感激。

“石行长,谢谢你,谢谢你们邮储银行啊,不是你们,我哪能过上好日子啊......”残疾人陈大春正在地里收半夏,见到了石杜,马上放下手里的篮子,拉起石杜的手,开心的说道,残疾人陈大春是邮储银行在盐仓村建立信用村后第一批得到贷款的贫困户。陈大春利用贷款资金在自家地里种植了两亩半夏,两亩百合,一亩灵芝,今年他的收入就有20万元。

“好好干,弄好了,我们继续给你提供资金支持”石杜边说边拿起篮子,开始认真筛选玉米地里的半夏......

干工作,走心很重要

“年我刚到邮储银行毕节市分行小企业部,当时毕节市分行小企业的发展是全省倒数第一,两个老员工离职,为了打开市场,我差不多是一个人硬顶着,走遍了全市所有工业园区,走访了所有县区的金融办,业务终于逐步走上正轨,打开了市场,连续三年贷款发放量在全省前列......”。石杜告诉记者,不管你干什么工作,首先你要热爱它,只要你有心想要做好,没有做不好的工作。

邮储银行烟农贷助农奔向致富路

有一种温暖叫邮储银行扶贫,百姓希望

据了解,为了做好威宁县烟农贷款回收工作,石杜和他的员工们三天跑了十个烟叶站,行程超过公里啊。早上8点出门,回到县城的时候都12点以后了。烟农贷款发放的时候,与员工一起到烟叶站给农户签署合同,忙的时候中午饭都没得吃。去最远的乡镇海拉签署合同,早上8点出门,十二点才到,一步没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4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