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是否可以根治 http://m.39.net/news/a_6288655.html
<

原创毕节日报融媒体毕节发布

从纳雍县城出发,汽车没多久便下了高速,行驶于一条盘山公路上,满目苍翠。

这里就是张家湾的地界了。

不一会,“老翁苗寨”的寨门在群山和箐林中“冒”了出来,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寨门在云雾缭绕的天空衬托下,平添了一分神秘感,令人急不可耐地想进寨子一探究竟。

老翁,苗语读音“目窝”,意为:人多、集中、出名,指苗族居住人口比较集中的大寨子。今天的“老翁”一名,是汉语音译过来的,是他称,世代居住在老翁的箐苗人早已认可了这一称呼。

箐苗是纳雍县四个苗族支系中人口最少的一支,只占全县苗族总人数的二十分之一,大约五千人,主要分布在纳雍县的张家湾镇、百兴镇、水东镇及曙光乡。箐苗有十二寨,老翁苗寨是箐苗人口最多的大寨子,有三百多户人家,一千二百余人。

箐苗妇女围坐在火炉旁唱歌

相传明代以前,箐苗就居住在纳雍、织金、六盘水交界地。由于身处深山,箐苗与外界联系极少,因此,箐苗的风俗以及服饰文化得以完整保存下来。据说,直到今天,箐苗人的服饰着装还与六百年前相差无几。

翻阅文献发现,最早记载苗族服饰方面的文字是对九黎部落的首领蚩尤及三苗族人的描绘。清代《百苗图》对苗族先民的记载是“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以斑布为饰”,意思是苗族先民善于把麻纤维、树皮、兽皮等加工成服装,并且喜欢用花草、树皮、野果等类物质煮染布料,最后用彩色的麻线绣织衣服、装饰打扮。

箐苗服饰

归纳总结苗族服饰自古以来的主要特征有:草实染色、服装斑斓、裁制有尾、头锥发髻、好色善扮等,是一种实用性很强、兼具记述功能的文化载体,既具有继承性、稳定性,也具有时代性、变异性,描绘了苗族先民饱经风雨,跋山涉水的历史事实。

箐苗服饰图案

而纳雍箐苗服饰的特征和史书记载的苗族服饰一样吗?有什么样的历史文化背景?这就不得不提一个人——老翁苗寨村民王兴美。

王兴美在织布

年6月7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纳雍“苗族服饰”因其精湛的工艺技巧、古朴的制作流程、厚重的文化底蕴,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光荣上榜。

王兴美非遗传承人证书

年8月,王兴美被贵州省文化厅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苗族服饰省级代表传承人。见到王兴美时,她正在穿戴箐苗服饰,从头到脚,一丝不苟——箐苗总是着本民族服饰盛装迎接尊贵的客人。

尽管对绚丽多姿的苗族服饰早有耳闻,但当身着五彩箐苗服的王兴美站在面前时,她高贵优雅的样子还是让人挪不开眼,难怪唐代诗人杜甫曾写下诗句“五溪衣服共云山”,描述苗族人身穿带尾形的五色衣服同云彩和山峦一起共居同住的美好景象。

“以往,箐苗祖先们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劳作还是休息,都穿着自己做的衣服。”王兴美说。

可随着老翁苗寨和外界的联系逐渐频繁,寨里的箐苗女子愿意穿菁苗服饰的却不多了。“老人们说自己年纪大了,穿箐苗服饰不好看了,嫌麻烦;年轻人大多在外工作,也没机会穿,有些甚至连怎么做箐苗服饰都快忘了。”对此,王兴美选择用实际行动去激发大家对箐苗服饰的热爱,她常常把村里的绣娘组织起来,给大家讲述箐苗服饰的文化历史,和大家一起探讨工艺技巧,提升制作水平。

“一套箐苗服饰,从头到脚,都有来头。”说起箐苗服饰,王兴美如数家珍。

从工艺技巧上来说,箐苗服饰工艺分为全刺绣、刺绣和蜡染相间,一件全刺绣成衣,常常需要3至5年才能完成;刺绣手法有数纱绣、剪纸绣、编织绣、蜡染绣、拼贴绣、卷纱绣、滚绣、盘绣等;色彩搭配有红、黑、青、白等颜色;刺绣图案有圆形、半圆形、葫芦形、圆勾形、圆勾藤串形、花瓣形、漩涡形、梯形等,花纹有疏有密,花簇有繁有简,还包含了具有图腾含义的“族徽”式动物图案,如牛、龙、凤、鱼等,每种图案代表着不同的意义。

箐苗妇女在绣花

从文化历史上来说,箐苗服饰依然保留有苗族人五千年前的生活遗存,包括对祖先的怀念、对图腾的崇拜、对大自然的敬畏。牛角型高发髻,牛角装饰是族群标志,妇女所盘高髻,浓缩祖辈几代人遗留的发丝;白色棉麻腰带是镂空设计,有一米多长,原是祖先以前打猎时用来装干粮的;衣服色彩丰富、明艳照人,设计灵感来源于箐林深处五颜六色的菁鸡;围腰两条飘带,寓意苗家人是一个团结的大家庭,走到哪里心都连在一起,永不分开;脚上缠的麻布带,一层层好似养育箐苗人的梯田,原是祖先以前在深山老林打猎,保护自己所制,今天箐苗人用来教育自己不能忘本,学会感恩。

王兴美对箐苗服饰的精通,源于她从小对箐苗服饰的热爱和钻研,她一直记得当老师的父亲说过一句话:“喜欢一件事就要把它做好,你既然喜欢箐苗服饰,就要好好读书,它能丰富你的眼界和知识面,使你更加了解箐苗服饰的文化和内涵,更好地把它发扬光大。”

因此,即便家里再穷,兄弟姐妹再多,王兴美也谨记父亲的教导,坚持把初中念完。念书时,王兴美也没有将手艺落下,常常白天念书,晚上点着煤油灯学刺绣,这种不服输、肯吃苦的精神力量来自她的母亲。

王兴美的母亲在她很小时就去世了。母亲生前曾是十里八乡公认的贤惠女子,绣品工艺好,擅长手艺多,除了苗绣,还有蜡染、剪纸等她都非常在行,周围常有绣娘向她请教工艺技巧,还让她指导自己的孩子,热心的母亲也毫不吝啬倾囊相授。母亲对孩子要求十分严格,王兴美还记得:“二姐小时候学刺绣,一旦绣错,无论多晚母亲都要让二姐改正以后才能睡觉。”

在这样的言传身教下,王兴美从小就很勤奋,也很感恩。她不仅将母亲所传授的技艺如数吸收,还不断钻研学习,立志当一名称职的“传承人”。她常给女儿陈雪讲“二姐卖鸡换钱给自己买针线和布”的故事,讲自己“小时候的梦想就是穿一套箐苗服”的故事,教导女儿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认真学习做箐苗服饰,以外婆为榜样,把箐苗服饰世世代代传承下去,留住苗家人的“根”和“魂”。

王兴美在织布

王兴美现在也有梦想,就是开一家纳雍苗族服饰加工厂,制作各式各样的箐苗服饰产品,让各民族的人们都能喜欢纳雍苗族服饰和文化。她说,她会一直绣到眼睛看不见那一天,并期待着有朝一日,自己做的衣服像小鸟一样,飞向更高更远的天空,展示它特有的魅力。

夕阳西下,身着箐苗服饰的王兴美和绣娘们走在回家的路上,歌声飘扬“远看苗寨像朵云,近看苗寨喜盈盈;咱们苗家手艺人,个个出来都能行;拿起花线和花布,绣出人物和美景……”的歌声,在大山里飘扬。

阅读推荐

原标题:《非遗毕节

一身似锦像彩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5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