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丹寨、凯里、麻江三县交界处,深居山谷,小河弯弯,村寨沿河而建,民族风俗文化保护较为完好,被列为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名录。
游子归故里,刨汤年味浓。
每到春节前,外出务工的青年人回乡了,读书的孩子也回到家里,父母一天一天地上山砍柴、打猪菜喂养的年猪也肥大了,赶紧上山采药酒根,背着回来作配方、保藏、发酵、烤酒,用做好的甜酒酿泡制香甜的糯米酒。老人常说:“有茶有酒好邀客”。有了酒,就好意思邀约了乡亲邻里、舅妈舅爷、姑太姑爷、姑妈姑爹来做客,邀请亲朋好友来做客走亲戚,一起“吃刨汤”,又称“刨汤饭”,像这样的习俗,苗寨人家热情好客,嫌少不嫌多,越多越热闹。
族长老与家族商议,挑选个好日子,请好师傅(民间俗称宰年猪的人,其德高望重,受人尊重和爱戴,吉祥运好,吉祥如意之势),苗家人就开始忙碌了起来,打扫房前屋后,阿爸阿哥一起扫舍劈柴,阿妈阿妹染作糯米饭、地里摘蔬菜、挖折耳根,为这整个大家族团聚做好准备。
这一天清晨,天刚蒙蒙亮,阿爸早已起床,生起柴火烧开水烫猪毛,师傅也早早到来,端起凳子坐在百年的磨石上,一边清洗工具,一边打磨。据说,这块磨石是祖老爷流传下来,有百余年的历史,是清江苗寨一带山地盛产磨石,主要用于日常的劳动生产打磨镰刀割草喂牛、收割稻谷等。
拾柴火焰高,人多年味浓。家族里的人陆续到来,在师傅的安排下来到猪圈,一人蒙眼睛,一人揪尾巴、又一人抓耳朵,齐心协力把猪架到了宰架上,平常饲养的家庭妇女按照传统的习俗,一手逮着几根猪毛,一边念辞往着猪圈里走,将猪毛挂贴在猪圈的门栏上。在一旁的孩童听着大人的喊叫,一手蒙住耳朵,一手拿着香火点着炮竹雷鸣,冲天四射。师傅用他的武器仪式性地打在猪的前腿一下、两下,以苗族的传统仪式有序自然地宰好年猪。大家忙碌了起来,一人拎着开水壶汤,一人刷着猪毛渗透,撸起袖子顺着毛生长的方向刮净,从稻草堆里取来稻草烧皮,散发出糯香味儿,若是用手碰触,有些黏手的感觉,这肉质极好了。
屋前七手八脚地忙碌着,屋内手忙脚乱争赶着。血罐肠,这是一道传统的手艺和美食,过去因村里条件还很不好,一个家族才宰一头猪过年,于是把糯米饭、花椒、食盐、肉沫、猪血、葱、蒜等调料均匀后罐在小肠里,把之煮在沸腾的大锅里反复翻腾,用花椒刺扎穿透入,放空小肠里的空气,散发出稻糯的香溢,然后,把血灌肠作为一道美食放在餐桌上,或是当饭吃,或是下酒菜,深受族人的老老少少喜欢。随着时代的变迁,在村里仍然保持着这一道美食,它需需要手艺传承人慢工细作,备好材料,依序调味,粗中有细,细中有粗,耗费时间方可手作而成,是苗寨里代代相传与延续的传统手艺美食,也是餐桌上人们品味评论的话题,哪家做的好吃?哪个的手艺更好些?成为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一道特色的美食。
蒸多彩糯米饭打年粑,热气腾腾的蒸子,把糯米分色分层地赶均匀,盖上蒸盖,加大柴火。过了一会儿,堂屋前的粑槽摆放好,从厨房抱着一蒸子糯米饭,倒在粑槽里,激动的心蠢蠢欲动,扛起粑捶就打起来,你一捶,我一捶用力往回拉,一而再,再而三的你来我往,趁热用力捶打,这既是一项体力活,又是一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延续。年粑打好后,族人及亲朋好友根据个人口味和喜好来用拌好的黄豆、红豆、花生、鸡蛋的馅包裹,细细地品味与回忆,一边拍照记录,一边叙说童年时的过年趣事。
在厨房外,一个年迈的老人,一双粗糙的手,满脸皱纹,烧着一堆柴火,左手抓着辣子烤在火星灰里,右手捏着小枝丫不停的翻拌,烧辣子的味呛得房前屋后的人忍不住打了个大大的喷嚏,还弯着头得意地追问:“辣子香不香?辣子香不香?”。大家看着他得意的样子,都叫他跑远点烧辣子。要说做蘸水,族里人公认他做得最好,常年在这片黄土地上种辣椒、烤辣椒,常年用柴火烧菜烧饭好后,一把辣子裹在火星灰里翻拌烤好,捡起来吹一吹、手搓一搓,将辣椒面放置到蘸碗里,爱吃辣椒的吃货赞不绝口。而这年猪饭(刨汤饭),蘸水是灵魂,要香而辣,麻而美味,在热气腾腾的火锅里,有种烟雾缭绕又雾里寻觅菜肴,有种鼻涕泪花又恋恋不舍,越吃越香,他把刚烧好的辣子装在口袋里手搓细碎,调拌花椒、木姜花、葱、蒜蓉、折耳根、香菜、花生和食盐,被大家称赞道:“这蘸水也太扎实了吧!”,勾勒起了人们无限的乡愁与记忆。
长桌宴,是苗寨里的一种饮食文化,也是待客礼仪。通常是族里的管事佬带着一帮小孩童一起端凳子、摆桌子、数碗筷、酌米酒,然后厨房备好祭品(一般为刀头肉、猪肝、糯米饭、米酒等)做祭祀仪式,族长老、伯叔、舅爷姑妈姑爹到亲朋好友陆续参与祭祀,接着从堂屋排座,再从左至右分散而坐桌。一锅一锅的刨汤(主要用猪腿、排骨清炖锅底,猪血、血灌肠、猪肚、大肠、小肠、瘦肉、腊肉、多彩糯米饭、糯米酒)逐一上齐后,由那一桌中较为年长的邀约喝酒开饭,酒过三巡,便开始逐一相互祝词和唱敬酒。火旺的火焰,沸腾的锅汤,热气腾腾的长桌、醇香的米酒,人们沉浸在欢乐的谈谈声中,欢快的生活,自在的生活,放松的生活,祈祷着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祝福着健康平安,顺心如意!
相见时难别亦难,亲友把酒话桑麻。到了傍晚时分,饭饱喝足后欢送远客,阿爸阿哥们准备了好酒好肉,第一道(出门酒)拦在门槛上划过六拳,阿妈阿妹们才同意把准备好了的苗族花带与礼布(送客人时,妇女把亲手自作的欧莴染布作为贵重的礼物赠送至亲的客人,表达挂念和不舍,也成为了亲朋好友间传承和延续手工艺的一种技术技艺交流学习的方式)捆在肩膀上方可出门;刚出家门口,又被叔伯拦住第二道(送别酒)酒,或单一划六拳,或分帮分队对划六拳,刚好通关,又被阿妈们来围着一边跳着送别舞、一边唱着敬酒歌,一路玩耍一路闹;待闹到村角边时,又有一批人在见不着寨子的村角边等着拦第三道(相约酒),送君千里,终有一别,这一道拦门酒,一拳道感谢、二拳表歉意、三拳相祝好、四拳表浓心、五拳何时见、六拳相送别。
看着远去的背影,依依不舍的归来,忽然想起了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2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