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绿树成荫,明媚的天空蓝、怡人的生态绿成了毕节市七星关中心城区的主色调。
综合整治见实效天蓝水碧气象新
山赋予一个城市以智慧,水则赋予一个城市以灵性。以水润城,水润城兴。在七星关高处俯瞰,美丽的风景尽收眼底:倒天河河水碧波荡漾,犹如一条蜿蜒的玉带,穿城而过。
随着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倒天河水厂在今年4月完成改扩建工程后,供水能力由目前日产2万吨提升到日产6万吨,新增了20万人的供水保障。在日产量提升的同时,七星关区对倒天河水库饮用水源地开展的全流域环境综合整治也未停下脚步,通过控制种植污染、取缔养殖污染、推进库区住户搬迁、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加大常态执法力度等措施确保倒天河水源水质达标率持续稳定在%。
水面漂浮着油渍和垃圾,散发着阵阵恶臭;水清岸绿,鱼虾成群,碧波荡漾……这两种场景,都是在七星关老城区居住了40几年罗丽群脑海中倒天河的模样。
“小时候常常会在倒天河玩耍,后来慢慢地清水变得浑浊,最近几年,浑浊的河水又变得清澈起来,真是不容易。”罗丽群说。
污染整治,关乎改善民生大计。为了还市民一片清澈的河水,让大家喝上清洁卫生的放心水,倒天河流域治理成为着力推进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重点对向水库排放生活污水、乱扔生活垃圾及在保护区进行游泳、野炊、钓鱼等各类水面污染行为进行综合治理,及时对在建和已建成的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污染运营项目进行关停。”七星关区水务局负责人介绍,为织牢饮用水源保护“大网”,七星关区疾控中心加强了水库水质监测,每月进行常规监测,同时每年在枯水季节、丰水季节对城区供水水源、出厂水以及末梢水进行水质全分析,确保群众喝上安全水、放心水。
倒天河的蝶变,得益于七星关区从未间断过的生态建设。近年来,七星关区委、区政府始终把生态建设和改善人居环境作为一项重点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常抓不懈,全力推进城市转型升级,用百姓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绿色福利”,不断提高市民的幸福指数。
城市建设园林化生态文明惠民生
公园就像集中展示城市的一个窗口,传达出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精神气质和品味追求。
近年来,七星关追求生态文明建设新境界,切实将城市的“绿色资产”变为百姓的生态福利,以老百姓的满意度作为评判标准,大力建设供市民休闲健身的绿色活动区域,确保每一座公园都成为精品。
“随着公园各项功能的不断完善,不仅给市民出行提供了更多娱乐休闲锻炼的环境,还不断提升了市民整体的身体素质和公园的游园观赏性,更加助推了我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创建。”七星关区城市公园管理服务中心主任李艳说。
“以前就只能在小区里走走,现在建起了公园,一家人都能在这里找到放松的方式。”市民陈鸣说,退休后的生活因为有了公园变得更加丰富。
近年来,七星关围绕生态休闲、运动健身、人文传承、社交平台“四大功能”,不断加大各类城市公园新建和改造力度,扩大园区绿化覆盖率,完善相关设施设备建设,并对环境卫生进行综合治理。
如今,抬头望蓝天,俯身见碧水,推窗是绿景。漫步七星关街头,城区公园里、道路旁的绿植色彩愈发浓烈,花坛里被红、黄、绿肆意泼洒,犹如一幅色彩斑斓的立体油画,让人流连忘返、沉醉其中。
目前,南山公园、同心公园、人民公园、阳山公园、马鞍山公园等涵盖8个园区的城市公园绿化面积已达到公顷,绿化覆盖率约为29%。
生态乡镇绽姿彩乡村振兴马蹄疾
在朱昌镇双堰社区,错落有致的民房、生机勃勃的果园、宽敞的文体广场,干净的乡村道路......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慢慢铺开来。
“以前的农村和现在的农村真是不一样了,家门口就有广场,路上也打扫得干干净净,环境真是大变样。”说起村子的变化,村民纷纷点赞。
在双堰社区的致公文明超市内,整齐地摆满了日用百货、厨房用品、五金类商品等。“奇怪”的是,这里的货品没有标注价格,而是标注着不同分值的积分牌。
“这里的物资都是由致公党员企业家无偿捐赠的,由我们村委会以卫生评比、参加劳动等多种方式对村民参加活动进行量化积分,村民可用各自的文明积分到致公文明超市换取物品。”双堰社区支书邓华说,自从有了文明超市,村里不用挨家挨户宣传清理门前屋后垃圾了,大家都能更自觉地打扫卫生,整个村子的卫生环境好了很多。
文明超市的建立,有效倡导了文明之风,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以生活用品“小超市”促进了乡村提升文明“大素质”。
“以前村里的环境卫生很不理想,村民们喜欢把杂物、柴火等堆放在门前,垃圾随手扔,现在大家的环境卫生意识也提高了,整个村子都变干净了,我们的生活越过越舒坦了!”说起村庄的变化,双堰村村民阮作高兴地说。
农村美不美,环境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村民的生活质量。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们对良好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向往。从杂乱无章的旧村庄,到错落有致的新社区;从尘土飞扬的泥石路,到宽阔平坦的康庄道,在危房改造民生项目推进中,七星关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顺应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如今,除了朱昌镇双堰村,还有阿市乡团胜村、碧海街道砂锅寨社区、小吉场镇吉兴村......这些曾经看似“平凡”的乡村,正在慢慢积蓄力量,进行一场“旧貌换新颜”的变革。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夏民
通讯员周婕
编辑顾野灵
编审李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2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