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的方法有哪些 http://pf.39.net/bdfyy/jdsb/220321/10467294.html

在贵州,曾经“地无三尺平”的殊境,令诸多久远的文化得以留存。绚烂文化的基石,是寻常百姓祖祖辈辈的的日常与劳作。

黔山深处,“非遗”蕴藏丰厚,这些从历史中迤逦而来的人和故事,世代传承、生生不息。

盖世无双的乐器——勒尤

傍晚漫步在黔西南布依族乡间,会有一种奇妙的、能够表述语言的乐音响起:“妹,我在大皂角树下等你!”那是后生用勒尤吹出的优雅邀请。矜持的姑娘自然不会用大白话来回应,她机灵地采一片木叶回吹:“等我把碗洗了,就来啊。”似乎只有这种音乐的表达,才能传递彼此间真挚纯朴的情意。后生吹奏的这种器乐能让人联想到布依人浪漫的爱情传递,它就是布依族特有的“勒尤”。勒尤的存在比布依族的八音坐唱和布依戏更加古老,没有人能够说出它诞生的确切年代,我也没法对其寻根考证。而数百年来流传在布依族民间的关于勒尤的故事,布依族民众们都耳熟能详,有时也不能自圆其说,但民间传说就是这样,没有文人的编撰,却传承了一代代人的心声。

网络图片

传说之一

远古时候,洪水滔天,只剩下一对兄妹、布依人的祖先木育和木燕,他们是藏在在葫芦里才活下来的。洪水退去后,兄妹二人相依为命,心情抑郁。一天,木育在火塘边无意捅穿了一根泡桐木,正巧外面响起了悠扬的蝉鸣声,他便在桐木杆上开了几个孔,想模仿蝉鸣,可怎么都不成。这时蝉已飞走,只留下一只蝉蜕,机灵的木育便把蝉蜕装在泡桐木上吹响……从此,布依族有了古老的乐器——勒尤。古老的勒尤,是相伴着布依族先祖而诞生。

网络图片

传说之二

一位很有音乐天赋的后生,用泡桐做了勒尤,却怎么也吹不响。这时,从树上掉下一个老木虫的茧,机灵的后生拾起茧壳套在泡桐上,忽而吹出了一串串乐音。姑娘听见了,这是心仪后生的吹奏!她马上摘了一片木叶回吹。勒尤成全了一对青年的爱情。

网络图片

看见勒尤,我不觉联想到唢呐,在布依族地区,这两种都是当家乐器。看上去,勒尤也有一个与唢呐长短相近的木质吹奏管,但没有唢呐那个黄铜的小喇叭;唢呐的吹嘴是苇哨,勒尤的吹嘴儿却是如传说所言的虫茧,这是布依族人智慧的产物,盖世无双。勒尤吹嘴儿的制作可谓匠心独具:先用温水把虫茧泡湿,再将其两端剪掉,做成橄榄形的吹哨,放在油料中浸泡、晾干。这样令人匪夷所思的材质和制作,使勒尤音色独特,它可以吹奏出美妙的音乐,是布依戏的主奏乐器之一。它特别宜于表达旦角、小生的内心情感和潇洒浪漫的个性。

图片来自中新网

我访问过一位布依族勒尤的杰出传承人韦利熙,他出生在安龙县洒雨镇龙堡村的一个布依族音乐世家;器乐演奏从曾祖父一辈辈传下来,传到他和同辈的六姊妹,一家人就是一个小乐队。村里人说:他家一玩起乐器来,猪儿落茅厕都要吹完曲子才去捞。这实有其事,那头“年猪”就是在他们家的奏乐声中被淹死了。

网络图片

韦利熙从10岁起学乐器,他会到树林里去游走吹奏,逗引那些息声的鸟儿前来“合奏”,犹如百鸟争鸣。一直到五十多岁,他从来没有离开过音乐。他从民间起步,后来考上了民族学院艺术系。在校三年,他苦学传统,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对于勒尤,韦利熙情有独钟。他说:“‘勒’就是‘追’,‘尤’就是‘情人’,合起来,就是吹了去追情人的意思。传统的勒尤只有5个眼,只能吹五声音阶;经过改良后,增加为8个眼,在保持音色的同时扩宽音域,现在可以吹7声音阶了。”他又说:“勒尤能够吹出双簧管与唢呐之间的音色,它既比双簧管的音色明亮又比唢呐的音色柔和。”韦利熙用勒尤为我吹奏了《思念调》,那种柔软的缠绵、悠长的回旋,确有些“绕梁不绝”啊。与他见面之后没几年,他就因病去世了,年方56岁。

在勒尤曲目的传承上,从前人们只能死记,当地人称为“黑牛心记”。而韦利熙能够记下乐谱来,对传承勒尤曲调功不可没。

勒尤流传较广的传统曲目很有意思:《我还没有成家》、《吹起勒尤喊妹来》、《夜半三更喊妹醒》、《勾妹调》等,单从调名上就能看出调子的意蕴来。据说,勒尤曲子还促进了布依族情歌的传承。

作者:余未人编辑:小千黄祐捷(实习)

图片来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4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