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自称是后羿传人的民族,这里妇女头上的那根银簪,是射日之箭还是破虏之弩?他们为何会在贵州的大山里生活?这一切的谜题,都等待着我们去追寻求索。让我们走进后羿传人的村寨—-枫香古寨。(原创稿件盗图必究)枫香寨位于贵州黄平县城东南30公里重兴乡,距重安江10公里。是革家人(注:"革"字应为左"人"+右"革",音gě,字库中无)聚居村寨中最大的一个自然村寨,全寨有多户、多人,是革家最大的寨子,都靠种地为生。这个群落因人口少,装束别致,风俗习惯独特而著称,由于这里地处偏远,但人数众多,这里的革家风情自然也就最为浓厚。在枫香寨,古色古香的木结构房屋鳞次栉比,郁郁葱葱的枫香树几乎与革家的历史一样古老,成了革家人繁衍生息的见证,枫香寨由此而得名。寨内水井遍布,用青石或鹅卵石铺垫的路面整洁平坦,四通八达。每户屋前均置有石条凳,是革家人休憩纳凉和刺绣挑花的好场所。革家人是贵州的一个少数民族族群,他们没有文字,自称是上古传说中的射日英雄羿的后代,是一个有待识别的民族,但他们却拥有自己的语言、服饰和生活习惯。村口有两个小姑娘,头上戴着红缨帽,帽顶的正中央插着一根方锥形银簪,直指向天。身上是红、白、蓝三色相间且带着各种图案的蜡染衣,腿上是红色的绣花绑腿,颈挂银项圈,腰系百褶裙,围裙外还系着围腰。这跟我们所探访过的少数民族多有不同。一般的少数民族,平常穿衣服比较朴素,只有在节日里才穿上五彩缤纷的盛装秀上一次,而革家人,尤其是革家的女人,就是在干农活的时候也是这一身红彤彤的,永远像等待出嫁的准新娘。革家女人的红装可不是新娘装,她们在衣服外还要套一件马鞍款式的夹心两层肩披,如同古代的铠甲,有人说,革家姑娘们这身打扮,的确是从古代武将的着装演变过来的,尤其是头上的红缨帽,绝对是武将的头盔演变而成。乍一看去,英姿飒爽,细细端详,则精致玲珑。已婚妇女不戴红缨帽,而是代之以绣工精美的头帕,再扎上一根红边绣带。她们多头挽发髻,发髻外套自织的青纱网套,平时衣着以青色为主,节日时穿的盛装才与未婚少女无别。革家女人头上的红缨帽源于一个传说:传说革家人的祖先是一个武艺高强能攻善战的将军,因战功卓著,皇帝以红缨帽嘉奖。为了使子孙继承传统和记住他的荣耀,就把红缨帽传给了女儿,从此世代相传。据说革家女人从头到脚的服饰,都记满了革家人的历史。姑娘的红穗帽是太阳帽,银簪是箭,银圈是弓,妇女后脑勺上网的髻,里面包着的一个圆球是太阳,弯弓是月亮。身上的贯首衣是铠甲,裙子、绑带和腰带上的图案则描绘了先祖征战时的历史。在革家,除了罗姓没有神龛以外,其余廖姓、杨姓、王姓、高姓家家堂屋里都有神龛。所谓神龛,就是在堂屋里面对大门的正前壁上安一个祖先台位,上面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或字奉。神龛右一角挂着一副用竹条做成的小巧玲珑的红白弓箭。罗姓的家庭虽然没有神龛,但在光光的神龛方位上同样也挂着用竹条做成的小弓箭。代表香火的这些弓箭是不能随便挂上堂屋正壁的,必须在大年初一接龙时,做了祭祀后才能将"香火"迎进门挂上墙。如果说革家人真是后羿的后代,很多的习俗又与此无关,就像被他们视为革家灵魂的哈戎祖鼓。祖鼓与弓箭南辕北辙,是用一棵完整的香樟木树根做成,掏空树心,按尺寸做成鼓身。革家人认为祖祖辈辈的灵魂都住在这木鼓里,所以把祖鼓视为革家部落的命根子。在革家,祭祖就是祭祖鼓。革家的"哈戎节"就是大祭祖的节日,无奈"哈戎节"无定期,十年八年或三四十年才举行一次,日子是阴系族长用"蛋卜"的方式算出来的。革家有一大特点,就是一个人从生到死,从头到脚,其习俗都与射太阳或崇拜太阳有关。革家人生头胎孩子,不论是男是女,都要开坛喝揭坛酒,人革语称"摆解轰"。内容就是进屋的客人与主人家的家长一起唱古歌,唱完后再用竹筒喝揭坛酒。古歌的内容就是起源歌。其中唱的主要是武丁射日、祖先打虎和从江西朱氏巷迁来等。这种新生儿的唱古庆贺仪式如同西方国家的新生儿洗礼仪式一般隆重和庄严。二月初二的芦笙会,就是革家姑娘小伙们探问对方心事的自己的节日了。这个芦笙会又叫"踩亲会"。这天姑娘会带上一个漂亮的篮子,装有糯米粑。姑娘若看中了哪个小伙子或是对哪个小伙子有意,便会跟在他的芦笙后翩翩歌舞,在别人不留意时悄悄用手拍拍或点点男肩,以示爱意。若男孩有意,便会假装有意无意地踩中意姑娘的鞋尖儿,姑娘如相悦,则会用拳头轻轻捶打小伙子的肩头,那便一拍即合了。(文图:宁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6957.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6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