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广袤的地理版图上,有一条红线,守护着美丽中国。
这条红线,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也为世界处理好人与自然、发展与保护关系贡献了“中国方案”。
“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到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从建立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到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从加快国家公园建设到确立“双碳”任务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国的绿色实践举世瞩目。
02:46划定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
今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引入生态保护红线作为相关转移支付分配因素,加大对生态保护红线覆盖比例较高地区支持力度。
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与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紧密联系,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守护国家生态安全、奠定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基础。
在雅鲁藏布江西藏山南段沙丘上,当地群众进行人工造林(7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晋美多吉摄
发展中的中国,面临着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生态环境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
“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用“眼睛”和“生命”为喻,强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强调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
这是在华山东峰拍摄的日出(8月1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陶明摄
绿水青山,红线守护。在已有各类自然保护地的基础上,我国创造性提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严格保护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
年2月7日,中办、国办公布了《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制度建设正式全面启动。
年5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明确要求:“要加快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三条红线。对突破三条红线、仍然沿用粗放增长模式、吃祖宗饭砸子孙碗的事,绝对不能再干,绝对不允许再干。”
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将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夯实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基础。
汉江之畔的陕西省安康市城东新区鲜花盛开(3月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陶明摄
今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对生态保护红线工作提出要求——要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落实生态保护、基本农田、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这是结合中国生态保护实践,根据需要提出的创新性举措。”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主任高吉喜说,红线区不是“无人区”,可以有人活动但不能改变其生态属性。通过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将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保护起来,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永续性的生态支撑。
红线所划,必须严守。近年来,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相继建立,一条条江河、一个个湖泊、一片片森林都有了专属守护者。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逐步实现一体守护。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这是一条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红线,是划在人民群众眼前、落在人民群众心里的红线。
生态红线下的绿色成效
今年全球动物界的一大“网红”,非云南那群野生亚洲象莫属。从北移到南返,象群一路游走,中国政府与民众一路精心管护,护象行动赢得世界肯定。
亚洲象在中国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普洱和临沧3个州市,处于极度濒危状态。近年来,云南野生亚洲象的种群数量出现了大幅度增长。
这是在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境内拍摄的象群(8月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胡超摄
亚洲象等珍稀动物生存状况与栖息地生态环境密切相关。为保护自然生态,云南将全省面积的30.90%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对于一个地处西南地区、局部经济还欠发达的省份而言,能如此大力度推进生态保护,新时代发展思路之变可见一斑。
云南亚洲象的故事是一扇窗口,展示了中国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成就。
这是在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夕阳彝族乡拍摄的野象(6月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重视人与自然环境、与野生动物的关系,“生物多样性既是可持续发展基础,也是目标和手段。我们要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从保护自然中寻找发展机遇,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国内考察,都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其中重要内容。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2月在贵州毕节看乌江,3月在福建深入武夷山考察,4月在广西桂林乘船考察漓江阳朔段,5月在河南南阳了解南水北调中线情况,6月调研青海湖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7月在西藏一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