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茶坡村后山,有这样一个神秘的山洞。陡峭的石壁、低矮的石门、大块的条石、众多的枪眼……山洞前还保留着完整的防御工事。那么,这些防御设施是谁修建的,又有什么作用呢?
躲反洞前完整的防御工事
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受其影响,贵州战乱频发,安顺也未能幸免。自咸丰初年开始,安顺一带即陷入战乱。为躲避战乱,当地百姓依山就势,在天然石洞外修筑防御工事,百姓称这些洞为躲反洞。这场战乱,自咸丰初始,到同治十年完全平息,前后延续了将近20年之久。
据地方史料记载,年正月初七,石达开带领的一队战败的太平军进入旧州城,月余焚城而去,当地百姓逃至各处躲反洞紧急避难。有的躲反洞仅有一个出口,太平军久攻不下,于是将从村里收集来的大量辣椒堆在洞口焚烧,然后用风簸将浓烟往洞里扇,时间一长,洞中的人大多窒息而亡。
旧州把士村外的草鞋洞,曾有众多百姓在洞里遇难。战乱平息后,清政府在洞外立一块石碑,以此悼念在咸同之乱中遇害的村民。其它地方的躲反洞,太平军也照用此种毒辣手段,以致太平军所到之处,满目疮痍。处于茶坡村后山的这个躲反洞,洞内四通八达,出口众多,加上自身条件优越,在咸同之乱中,为保全一方百姓立下了汗马功劳。
躲反洞第二处较大的出口
茶坡村位于旧州镇东南面,距旧州镇区约2公里。村后有座陡峭的小山,山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植物,躲反洞就掩映在岩壁和苍翠的植物下。
沿着山间道路,我们爬上了茶坡村寨后山,右边是一堵绝壁。老树、古藤从崖壁上垂下来,有的树根深深扎进岩缝里。顺着崎岖不平的小道,爬到半山腰,就看到了躲反洞的一个洞口。这个洞口在一堵岩石下,留有低矮的石门,仅容一人弯腰通过。石门右侧砌上了大块的条石。上面留有几个枪眼。这里是第一道石门,可以看作第一道防御工事。山顶虽然太阳高照,可此刻,站在石门口,可以感觉到从洞里吹来的一股凉风,吹在脸上冷阴阴、凉飕飕。
洞里比较暖和,那股凉风早已不知消散何处?洞高四五米,两边大概三四米宽,地上到处是乱石。石门后砌有石阶,人可以从石阶爬上去,守住一道石门。
再往下走大约十多米,就到了第二道石门,更加低矮狭小。穿过第二道石门,转弯处就是第三道石门。第二道石门左上方有一个小孔,比较狭窄,可以从这里爬上去,到第二道石门顶上,藏在旁边岩洞里。这里,也算得上第二道石门的瞭望台。
二道石门
转过一道岩石,右边有一股强光透进来,从这里望去是一个出口,人可以从这个出口爬出去。但这个地方,离刚才的洞口仅四五米远,若是敌人在洞外,从这个出口逃生也不一定安全。出口处原来有块石头挡着,当做掩护,多年不用,石头已经倒在一边。
二道石门上方小孔
钻过第三道石门,道路越来越窄,越来越陡。过了十多米,就到了这个洞一二层的分界点。这个山洞,上面是旱洞,底下有暗河。旱洞又分为一二两层。往左上是二层山洞,往右下是一层大厅。
一层大厅狭窄入口
进入一层大厅,地面比较平坦。这里的高度大概三四米,约上百个平方,周围是些形态各异的钟乳石。正前方有堵很大的岩壁,把大厅隔成一条狭长的地带。靠着这堵岩石,有一排天然的条石,条石上有些小石窝。多年前,避难的村民就把这些小石窝当作灶台,从暗河里取水,在洞里生火做饭。
一层大厅成排的条石
一层大厅四周还连通一些小洞,当地村民曾经在一些偏僻的小洞里发现残存的尸骨,大家推测是此次避难时间太久,洞内医疗条件不佳造成的。
从一层大厅折回来,来到山洞二层。前面有个深坑,往下看,下面就是一层,掉下去就糟糕了。绕过深坑,再往前走,这边有个小石窝,石窝上有些漂亮的横条纹,石窝里还装有煤炭,旁边还有烧过的煤灰。二层已接近山顶,很多植物的根系钻过岩缝,进入洞里。
左边有条小道,这里,村民顺着陡峭的岩石,凿出了很多台阶。顺着台阶往上攀爬,可以通向一个窄小的出口,村民把它称为“一线天”。快到“一线天”出口,光线逐渐明亮,这里有个两米多高的深坑。深坑跨度较大,要跨过对面出去有些困难。好在对面岩石上,村民事先凿出了几个拳头大小的小石窝,利于攀爬。
通往一线天路上凿出的石梯
一线天出口
“一线天”出口在村后半山腰上,有几块大青石拦着,只留出一条缝隙,仅容一人钻过。不细心观察,很难发现。另外,就算有人发现这个出口,从外往里望,也只能看到一个深坑。不熟悉情况的人也不敢往里钻。
一线天出口
一线天出口侧面
山顶上原来有道高3米的城墙,城墙上留有垛口。建于山上坡度较缓的这一面,挨近村寨的一面坡度较陡,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只这一面是防守薄弱的地方。上世纪60年代,村民拆掉城墙上的石头建了水碾。现在,我们只能看到这段城墙的遗迹。
山顶上的城墙遗迹
从城墙往下走,转到山的另一面,有一堵比较大的山崖,山崖下隐藏着这个躲反洞的另一个较大的出口。这个洞口稍微平坦一些,这里原来也有两道石头筑起的防御工事,可惜后来被炸毁,现在我们只能看到散落一地的石头。
走进山洞,右前方有一道狭长的夹缝,原来村里有小孩从夹缝爬下去,又从田坝里钻出来。这边洞顶高度约莫10多米,乱石成堆,坡度较陡。从这一堆乱石中间的小路往上爬,到了山洞顶端,再跳下一堵岩石,就到了刚才一层的大厅。洞里光线昏暗,加上到处是大块的乱石,这条通道很难被人发现。
这个躲反洞出口多,通风良好。由当时旧州团练郭宠山组织修建。从这个躲反洞的修建完善程度,可以看出,当年为了躲避匪患,当地百姓也是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从洞里出来,我们来到山上。山上长了很多老树。这些老树,树根虬曲,扎根岩石。原来山上到处是翠竹,可惜后来遭到破坏,竹林面积减小。可不要小看这些老树和翠竹,在当时,这些繁茂的植物也是躲避匪患的一道天然屏障。躲反洞藏在林间,不熟悉地形的人也很难找到。
咸同之乱,当地村民房屋被烧为一片灰烬。战乱平息后,村民在一片废墟中重建家园。如今,恰逢太平盛世,村民安居乐业,村寨一片安乐祥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