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花溪,青岩古镇,一座有六百多年历史的小镇。建镇,因为这里地处要冲,兵家必争之地!小镇的所有建筑物,依着这里独特的山体,山上的石头呈现片状,可以一层层揭开。于是建筑从顶到底全部都是石头片。石头片不笨重,用在屋顶像瓦片,垒墙,又有一种密密麻麻的堆积感,很有特色。

如今青岩古镇属于贵阳市花溪区,一点不偏远了。曾经的远离人烟早已经被旅游点的热闹取代。我两次进入小镇游玩,虽然时间隔了几年,感觉却一点没变。只是,再一次转悠以后,我更欣赏这里厚重的人文。因为这里的自然之美,没有突破贵州的特色。它所拥有的的山清水秀,贵州都有。有的地方比这里还要好看。可是这里能传到今天,绝对与文化相关。

红灯笼挡不住的古意

从人声鼎沸的大街轻轻一转,走到青岩镇状元街一号,一座叫做赵以炯的私宅,状元府古色古香的宅院里。

这是一座现存两进院落的四合院,在古镇上算是比一般强些的建筑。前殿、正殿、两厢和朝门,一起组成了曾经的状元府。朝门内墙上残留了不同的“寿”字残迹,据说这是赵以炯曾曾祖父赵理伦百岁时所留。大门上挂着的金光闪闪“文魁”匾额与两边“论语传家,琴鹤谱志”的对联,一下子突出了这个家庭的与众不同之处。

赵以炯,清朝晚期的文状元,贵州有史以来第一名状元及第者。在我的家乡,自古都不缺少状元的身影。而贵州,自隋朝创了科举后,一直没人高中过。赵以烱成功登顶的意义,非同一般。据说赵以炯在殿试时出口成章。光绪皇帝“东津明,西长庚、南箕北斗,谁能为摘星汉?”的上联刚出口,赵以炯即以“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愿作探花郎”的下联对之。

古道深处有什么?

他有一首被传诵至今的诗:“一上上到赵家楼,目击江翰气横秋。眼前若无三山堵,看破江南十二州。”假如说,殿试的应制诗尚有颂圣的味道,这首诗则可以看出他的气度胸怀。赵以炯这辈共有四个男丁,还有两个姐妹。四个在科考中居然全部有建树。赵家一门三进士一经魁,排行老二的赵以炯还是状元,这样的家庭,不要说在贵州,就是在任何文化发达的地方都是奇迹。而创造奇迹的人,是他们的母亲。

我没有找到更多关于他母亲的介绍。一个年轻寡居的女人,养大了六个孩子,养出了四个成才的儿子。站在状元府里,我想起“孟母”,想起“一门父子三诗客,千古文章八大家”的苏家父子。赵家的儿女早早丧父,赵家的孩子个个出众。这位母亲的胸襟和气度,应该远胜状元。为此,光绪皇帝将这个母亲封为正一品诰命夫人,比她所有的儿子的品级都高。

状元府本身没多少可看的亮点。赵家培养儿子努力读书的传统,却在青岩镇得以发扬光大。每年考试季,家长们纷纷带着孩子进状元府逛逛,希望沾上赵状元的才气。

府邸里还有个引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3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