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哪里最能治好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90930/09073071708.shtml
贵州有四大古镇,其中青岩古镇距离省城贵阳最近,只有30公里。古镇历史悠久,文化氛围极为浓郁,是贵州省著名的历史文化名镇,形成于明洪武年间,迄今余年。因附近多青色岩峰而得名,古为屯田驻兵之地,清隆庆六年(年)设青岩司,民国三年(年)正式设镇。青岩古镇不仅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还被誉为中国最具魅力小镇之一,年被列为首批中国特色小镇。据传,明洪武十四年(公元年),朱元璋派30万大军远征滇黔,大批军队进入黔中腹地后驻下屯田,“青岩屯”逐渐发展成为军民同驻的“青岩堡”。据《贵州图经新志》载:“青崖在治城南五十里,贵州前卫屯田其下”,《贵阳府志》称之为:“突起河干,登其上,可眺望数十里”。当地百姓名屯堡“青崖”,后写为“青岩”。如果你爬上镇边一侧不算太高的山坡,就放眼小镇了,因为小镇是建造在高低不平的山坡上,所以古镇的格局给人一种与其他古镇中与众不同的立体美感。贵州居西南各省之中,地势极为重要。明清“改土归流”最为剧烈动荡的时期,云贵川战事不断,尤其是贵州。青岩作为贵阳南大门,加之为“四达之涂”交通方便,本身土地承载力又强,粮米充足,军事地位由此得到极大突出。所以明清两代都把青岩作为重要军事据点,这里不只有土守备、总兵领兵驻守,一度“定广协防汛把总署”也设于此;以此处为枢纽,集结兵力,扫荡周围地区。青岩的高垒厚墙是充分考虑满足战斗需要而建造城池的;大茨窝山上专门设有炮台,西门设有炮台,定广门上有炮;以火炮作为城市防守的主火力,辅以火枪,构成军事防卫的火力网,加之形胜险峻、壁垒森严、高墙厚筑,对地形的利用巧妙自然,从而构筑了进可攻退可守的严密军事城池;作为军事城池的建造,青岩城无疑是极为成功的范例。明朝天顺年间,朝廷认为青岩附近苗族逆叛,调集了贵州附近五省兵力,筹粮2年以上,分四路扫荡青岩附近各地苗族,以青岩为大本营,分兵四路攻打高坡的苗族,苗王最后被擒,送京师问斩。迄今石门寨二屯堡仍有摩崖石刻“永镇边夷”。年,红军进入青岩,与跟踪的敌部激战,利用有利地形,打死敌军数十人,守住了古镇,但有7名红军战士牺牲。图为古镇里卖草鞋的老太太。这条背街长不足50米,却是青岩最具特色的一条石巷,游客必到之处,光滑的青石板和两侧的石墙仿佛在向世人诉说青岩古镇的历史。这里的民居很有特点,大门不大,还稍微有点“歪门斜道”,据说是因为战备而生。在定广门城楼下,已经被人踩的光溜溜的大石板残留着无数的明清时代的古文遗风。从定广门入城后即可看到赵理伦百岁坊,它是用石狮子当抱鼓,且其狮子均作由上而下跳跃状,与国内其他地方蹲坐着的石狮子截然不同。青岩古镇不仅有寺庙,还保留着一座基督堂和一座天主堂,多种宗教和谐共处,形成其独特风格。古镇里古建筑比比皆是,除牌坊外,古镇方圆3平方公里范围内,祠宇林立,建有9寺、8庙、5阁、2祠、1院、1宫,近30座庙宇祠堂,其中不少至今保存完整。还有一世界珍稀树木“青岩冷杉”;有神仙、黄龙、花山、璇宫四溶洞;有三叠系的古生物化石山。青岩状元府是贵州第一个文状元赵以炯的故居,其大院门前有一副对联“琴鹤谱志,论语传家”。故居朝门内墙上有许多不同“寿”字残迹,据说这是赵以炯曾曾祖父赵理伦百岁时所留。小镇古驿道是其中的主干,沿途两边有许多小巷,走到巷子里面,少去了商贩的吆喝声,多了一份悠悠古韵,别有一番不同的感受。建于明万历年间的文昌阁,是古镇旧时读书人常去读书、聚会、祭拜文昌帝君的地方,曾经在乾隆年间重修。作为军事要塞和所占的特殊地理位置,其后数百年,古镇经历了多次修筑扩建。夕阳下,走进古镇,墙角厚厚的墨绿苔藓上映着几缕班驳的阳光,古老的民居木门已经在百年的风雨里褪去了原有的鲜亮,在这里,依然可以领略到悠悠年风雨吹不尽的古韵沧桑。(宁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7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