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作为内陆开放城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有山水,有古镇,有民族风情,有阳明文化,却长期养在深闺人不识。

近二十年来,贵阳的旅游业经历了从弱到强、从单一到综合的发展历程,目前已成为“最佳全域旅游创建示范城市”。

近年来,贵阳市旅游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均居贵州省第一,实现了持续“井喷”增长。自年起,贵阳市旅游总收入、接待国内外游客量的年增长率均达近三成。年,贵阳市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13.5%,贵阳旅游业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9月13日,中秋节。已有六百余年历史的贵阳市花溪区青岩古镇内人流熙攘。上午十点前,谢老伯家的“百年糕粑”店前便排起了长队。

黄豆、绿豆、薏米等21种配料,每种材料都需要炒到不同的火候,炒好后将豆子打成粉,过滤混合后蒸成块状的糕粑,再浇上藕粉调成的汁,撒上红糖、瓜子、玫瑰水等,最后再搅开,便成了谢家售卖的“百年糕粑”。

“最开始,外祖父就是挑着担子在青岩镇卖;到年的时候,家里人就开始摆摊儿卖糕粑了。”谢老伯说,最开始他们并没有“做生意”的想法,只是周末空闲的时间出去“卖点东西”。

谢老伯回忆,以前的生意并不好做,镇里的居民只是过着维持温饱的生活。在年之前,青岩镇的原住民大多以种地为生,会把种好的蔬菜拉到花溪区较繁华的地方去卖。然而,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古镇里的“皇家”生意

谢老伯大名谢勇刚,今年62岁,是百年糕粑第九代传人。按谢老伯的讲述和此前媒体报道,谢老伯的外祖父,曾是宫廷御厨,而曾经的宫廷膳粥就是现在的百年糕粑。

由于全部为手工制作,谢老伯家的“百年糕粑”每天只卖碗。从每天10点开门售卖开始,谢老伯家门口总是有游客排着长队,只为尝一口正宗的“皇家味道”。大多数日子,谢老伯家的糕粑一上午就会售罄。

谢老伯正在擦拭制作糕粑的工具“糕粑响锡壶”,谢老伯称该壶是清代流传下来的。受访者供图

年左右,对青岩古镇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贵阳市开始开发古镇的旅游产业,对景点进行修复,并尝试以收门票的形式对外开放。

此后,青岩古镇的旅游开发再未停息。年,青岩古镇被评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年2月25日,青岩古镇成为贵阳市首个也是目前唯一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

跟随着青岩古镇旅游业的发展脚步,谢老伯的“皇家”糕粑生意也越来越红火了。

“现在卖糕粑的收入,比年,至少翻了倍。”谢老伯说。

如今的青岩古镇,正在吸引来自各地各个年龄段的游客。摄/新京报记者徐美慧

在青岩古镇,依靠旅游“发家”的原住民不止谢老伯一家。

花溪旅文公司青岩分公司办公室主任黄刚介绍,该镇目前约有居民余人,而其中大部分都是青岩镇的原住民。“现在几乎所有的原住民都在围绕旅游而工作,老手艺人做生意、有房子的做民宿……

青岩古镇的核心商区只有0.8平方公里,但各种特色美食店却密集分布在各个角落。百年老字号的糕粑、玫瑰糖、鸡辣角、双花醋、豆制品、水盐菜,节日必备的青岩特产刺黎、糯米酒,以及大有名气的“状元蹄”等土特产品在古镇中随处可见……

花溪旅文公司青岩分公司市场营销部经理杨永远介绍,年,青岩古镇旅游业收入万元,同比增长19%,是年的3.2倍,接待旅游人数共计万人次,“从年起,以数据来看,青岩古镇旅游业实现了‘井喷式’增长。”

伴随着镇里旅游业“不可估量”的发展,越来越多早年间外出务工的青岩人返回了家乡。金必轩餐厅的老板周家嘉便是其中之一。

周家嘉家族八代人都在青岩镇做餐饮,此前一直都是“路边小餐馆”的规模。起初,在周家嘉这群“80后”的眼中,在小镇从事这样规模的生意,前景并不一定好。

抱着这样的想法,周家嘉走出青岩镇,去寻求“更好”的发展,他选择去了贵州省安顺市,做一名销售。

年,踏出家乡十年有余的周家嘉又回到了青岩镇,开始继承上一代的餐饮产业。然而这一次,不再是“路边小餐馆”的规模了,周家嘉的餐馆越开越大,生意越来越好。

在周家嘉的餐馆中,青岩镇最著名的特色小吃“状元蹄”卖得最红火。

“年的时候,每天能卖二三十斤卤猪蹄就不得了了,而现在每天能卖出的猪蹄是按吨算的。”周家嘉说。

对周家嘉来说,镇里旅游业发展带来的最直观变化就是收入的猛增,“我们的收入现在是几十倍、上百倍地翻番儿。”

像周家嘉一样,青岩古镇旅游业的发展,开始让当地年轻人回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想“回到家乡”“留在家乡”。

周家嘉告诉记者,在青岩古镇,依靠旅游业,一年挣七八十万“很普通”,上百万“很正常”,家产上千万的也有几十家。“发展旅游业之后,本地人,只要你不懒,有一点生意头脑,都会挣很多钱。就算你在门口摆个水果摊,月入上万都没问题。”

“条条大路通贵阳”

作为土生土长的青岩人,谢老伯见证了青岩古镇周边道路的从“无”到有,这也是让谢老伯感触最深的一点。“修完路之后,游客越来越多了。”

从青岩古镇到贵阳市中心,大概40公里的距离,在早些年,要坐整整一天的车才能到。在年之前,青岩古镇也只有一条公路,无论是去哪儿,只能通过这条路。

年,青岩古镇开始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政府在镇周边开始修建公路。如今,除了省道纵贯南北,青燕线、田园南路、东早路、北部环线、桐惠线等5条主干道路均通往景区,贵惠高速青岩出口距离景区仅1公里。

青岩古镇是贵阳市第一个5A级景区。贵阳市文旅局供图,曹经建摄

花溪旅文公司青岩分公司办公室主任黄刚觉得,周边公路的修建,是近来青岩古镇旅游业蓬勃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贵阳市文化和旅游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曾筱竹认为,对贵阳旅游业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便是交通,“贵阳旅游业是用‘路’构建起来的。”

贵阳市旅游行业协会旅行社分会会长、贵州青旅总经理朱曦说,在旅游业,有一个专业术语,叫“可进入性”。“以前大家到贵阳来旅游,去哪都不方便,这个就叫可进入性差。”

朱曦说,过去,不仅是贵阳市,整个贵州省的旅游可进入性都很差。贵州被大山包围,是全国唯一一个没有平原的省份,不邻边、不临海、无口岸……“进来难、出去难,交通路网、航空资源匮乏,这些都是很多年前制约贵阳旅游发展的难点。”

解决可进入性差的问题,核心就是交通建设。铁路、航路、高速路的建设都成为了与外界沟通的重要之“路”。

年,是贵阳交通建设的重要核心节点,也是贵阳旅游业“井喷式”发展的开始。

年底,贵州省全省88个县市区已全部贯通高速公路,成为西部第一个“县县通高速”的省,目前,贵州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公里。

年,贵州省第一条高铁“贵广高铁”开通。自此,贵阳迎来了高铁时代。如今,贵阳的高铁可直达北上广深、香港等主要城市,已全面融入“7小时高铁经济圈”。

贵阳的龙洞堡机场如今已成为西南重要区域枢纽机场,如今,龙洞堡国际机场航线达条,已实现省会城市航点全覆盖,旅客吞吐量突破每年万人次。

曾筱竹告诉记者,交通环境的制约,是困扰贵阳旅游发展的最重要因素。近年来的铁路、航路、高速路的建设,让贵阳的旅游可进入性有了极大的提升,旅游成本大大降低,这为贵阳近几年持续井喷发展旅游业奠定了一个关键的基础。贵阳的旅游业,如今已从“走不进来、走不出去”,转变为“条条大路通贵阳”。

自年起,贵阳市旅游收入每年增长量均近三成。今年1至6月,贵阳旅游总收入.57亿元,同比增长26.31%。

一座“不会睡觉”的城市

谈到青岩古镇的旅游发展水平,谢老伯总是自豪地说,“我们是全国的旅游示范区。”

年11月,贵阳市被列入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今年9月4日,青岩古镇所在的贵阳市花溪区,被评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在黄刚的理解中,做好全域旅游,就是要在一个地区的规划、建设等方方面面都围绕旅游或者考虑到旅游发展的需要,要渗透到社会、城市管理非常深的层面。

曾筱竹认为,贵阳市全域旅游的打造,重点在于“融合”。“全域旅游下的贵阳,就是要在城市建设、交通、餐饮、住宿等各方各面,以一个整体的形象呈现给游客,为游客带来便利。”

除青岩古镇这一5A级景区外,贵阳市还有黔灵山公园、天河潭景区等18家4A级景区,并推出阳明文化园、天河潭水秀等历史人文类经典及体验项目;在乡村旅游方面,建成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20个,美丽乡村示范带20条……

丝娃娃、肠旺面、牛肉粉、酸汤鱼、辣子鸡、豆腐圆子等贵阳特色美食也成为了贵阳的另一张名片。二七路、电台街、陕西路、合群路等夜市小吃街更是每晚“火爆”通宵,曾有人评价道“贵阳是一座‘不会睡觉’的城市”,“没去过贵阳的夜市摊,不足以谈人生”。

贵阳夜色。贵阳市文旅局供图,徐雁摄

实际上,贵阳市在“吃、厕、住、行、游、购、娱”七方面都在为全域旅游的发展积攒“合力”。曾筱竹介绍,在“行”方面,开通贵阳至旧金山等6条洲际航线,开通青岩古镇、天河潭、南江大峡谷等景区旅游直通车7条,开通市区至花溪公园等景点公交线路49条;在“厕”方面,以小厕所带动大民生,推进旅游厕所革命,近三年完成新建及改扩建旅游厕所近座……

一方面,贵阳的全域旅游发展正在“井喷式”推进;另一方面,旅游业作为综合性优势产业,对贵阳市的文化、体育、农业、康养、商贸、会展、房地产等行业产生明显的带动效应。

数据显示,年至今,贵阳市旅游项目累计投资亿元以上,旅游直接就业人数25万以上,带动间接就业人数万以上;年,旅游业增加值占贵阳市GDP比重达13.5%。

曾筱竹对贵阳旅游业未来的发展有着充分的信心。在她看来,“贵阳的旅游业未来可期,大有可为。”

曾筱竹(贵阳市文化和旅游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在没进入旅游这个行业之前,从没有想过它能为城市各方面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拉动作用。现在从事旅游一线工作七年有余,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现在国内外游客对于贵阳的认知度、认可度的改变。随着贵阳市近年来大力发展旅游业,特别是推出了“爽爽的贵阳”这个城市品牌,现在再去外地做旅游推介时,当地老百姓会告诉我们,他们知道“爽爽的贵阳”,也希望有机会来贵阳旅游。

每年贵阳都会举行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中国—东盟(贵阳)“一带一路”文化旅游交流周等大型活动,伴随着贵阳这座城市知名度的逐年提升,我们的号召力越来越强,如倪光南院士、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经济学家保罗·罗默、马云、马化腾等大咖也会出席,这归根结底在于贵阳这座城市越发增长的吸引力。无论是作为一个市民,还是作为一个旅游部门的工作人员,都让我感到特别骄傲与自豪。贵阳这张旅游名片,也将为整座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活力。

新京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你认为最大的变化和进步是什么?

曾筱竹(贵阳市文化和旅游局党委委员、副局长):从贵阳旅游业的发展来看,最大的变化就是实现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如今贵阳旅游业“井喷式”的发展,是几十年前任何人都无法想象的,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为贵阳这座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

采写徐美慧编辑胡杰校对范锦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17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