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乡村振兴,村级干部作用发挥是关键。今年以来,贵州省织金县积极实施“新雁引领”工程,选优育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有效激活“头雁效应”,擦亮党建品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谷雨春光晓,山川黛色青。
近日,走进白泥镇水营村,片片麦香扑鼻而来,快要成熟的稻穗压弯了小麦秆。
“独特的气候和水质,种出来的麦子磨成面粉,加工制作而成的面条,煮不烂有劲道,那个味道真的不一样,大家都特别爱吃。”村党组织书记高鹏热情地向大家介绍村集体合作社生产的“花青树”面条。
大专学历的高鹏是白泥镇水营村的留任党支部书记,也是一名“兵支书”,今年39岁的他看起来话不多,却有着丰富的社会阅历,曾在广州华南橡胶轮胎有限公司务工,也在东北做过轮胎销售,还在贵州安顺从事过煤炭经营。
“在外打拼久了,思乡越切,感觉还是对家乡比较有感情。听说要组织推选村支书,我积极响应镇党委的号召,便报名参选。在家除了能照顾老人孩子,主要是能用自己的经验带着群众发展,真正为家乡发展做点实事好事。”
去年以来,织金县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推行“3+2”适岗研判机制,从退役军人、农村致富带头人和优秀大学毕业生等群体中发现优秀年轻干部,选优配强个村(社区)“带头人”,为经济高质量发展配强“领头雁”。
独木不成林,单丝不成线。乡村振兴,村级产业规模化、标准化是基础。
“刚开始,很多群众都是观望的态度,怕种不好,又担心种出来后卖不出,我便带头种植了30亩,村支‘两委’带头种植近80亩,群众看到我们都种植更有信心,有劳动力的便尝试跟着一起种,没有劳动力的以土地入股参加分红。”高鹏感慨地说道。
为全力抓好村里经济社会的发展,高鹏积极参加织金县委组织部牵头主办的“农村基层干部乡村振兴”主题培训班,通过理论和业务学习,更加明晰发展方向,在县合作社专班和镇党委的指导下,充分发挥水营村党支部的组织优势,采取“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因地制宜推进小麦种植和高粱种植产业。
“在村支书的号召下,我家也种了7亩多小麦,每亩年产量斤左右,每斤收购价格是3.2元,一年来光种小麦就有近2万收入,小麦收割完便又可以种高粱。”该村50岁的村民唐心华喜悦地说道。
如今,水营村发展小麦种植亩、高粱种植亩,两大产业覆盖全村98户脱贫户,让群众实现稳定增收,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在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康庄大道上,高鹏只是织金县村(社区)“新头雁”中的一个缩影,全县个新时代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在乡村振兴一线战场上,兢兢业业、担当作为,挥洒汗水、播种希望,奏响了乡村振兴的奋进曲。
目前,织金县通过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全力推进党组织领办集体经济实体工作,全县村党组织领办集体合作社的村均收入达18.34万元,成功打造了“岺南白马”纯手工蚕丝被、“花青树”面条、“川硐贵长”猕猴桃等大批特色品牌,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总监制:李璐
监制:付斌编审:杨飞
责编:陈易编辑:石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68.html